学会求助不代表你脆弱 日常5招锻练心理抗压力

(优活健康网记者/冯逸华报导)有时候,生活的不顺、压力和意外,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虽不一定将你打倒,却会让心渐渐湿透、感到疲惫,甚至迷失方向。这时候,我们需要的不只是“撑过去”,也不用一定要坚强,不妨尝试简单5招锻练心理抗压力,培养心理的弹性与韧性,帮助自己学会在风雨后重新站起来。

咳嗽不停呼吸急促当心是肺癌警讯 医揭常见6大危险因子

(优活健康网记者/冯逸华报导)一名68岁女性生活健康无吸烟习惯,但有肺癌家族史,2024年12月就医接受低剂量电脑断层筛检后,发现上肺叶有1个毛玻璃样结节,6个月后追踪电脑断层,毛玻璃样结节由2.7公分增大至3.2公分,后续接受电脑断层指引肿瘤切片,确诊为肺腺癌,经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医师提醒,异常小咳嗽持续超过两周,就要警觉可能是肺癌。

孩注意力不集中恐是鼻过敏引起 中医揭最坏影响:增加过动倾向

(优活健康网记者/冯逸华报导)9岁的周小妹长期受鼻子过敏困扰,经常打喷嚏、流鼻水、鼻塞。每当天气变化或早晚温差大时,症状就特别明显。晚上睡觉时呼吸声粗重,甚至因鼻塞而半夜惊醒,影响睡眠品质。白天常因疲倦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她经常揉鼻子、揉眼睛,眼下总挂著一圈黑眼圈,看起来像小浣熊。

半数长者受退化性关节炎所苦 骨科医列关键原因缺乏运动也算

(优活健康网记者/王韵雅报导)85岁的黄先生罹患退化性膝关节炎逾10年,关节严重变形、疼痛难耐,长期依赖药物、复健及自费疗程,效果有限,甚至需坐轮椅。至台北慈济医院就诊后,虽符合人工关节置换条件,但因年纪与手术风险,家属选择非手术治疗。最终由骨科医师施行“高频热凝疗法”,一周后疼痛减轻7~8成,黄先生也成功恢复行走能力。

新冠急重症风险比流感高2倍:1招自测高风险群

(优活健康网记者/冯逸华报导)10月恐迎流感高峰!依据疾病管制署最新统计,流感疫情连续9周呈上升趋势,单周就诊人次破15万。医师指出,往年流感通常在12月才进入流行期,但今年却提早在9月就报到,新冠疫情也可能在秋冬再度流行,2025年10月起开打公费“左流右新”流感疫苗及新冠疫苗,呼吁长者、慢性病患等高风险族群,尽早施打疫苗提升保护力。

“增益性建议” 影响心理健康:试著减少自我要求

(优活健康网记者/王韵雅报导)当我们想戒掉坏习惯、减肥,脑海里冒出的建议常常是“我应该再多做点什么。”比方说:“我应该多运动、多看书、多规划时间、多练习自律。”这些听起来很积极,但其实就是一种“增益性建议偏误”。董氏基金会提醒,大多人提供心理健康建议会倾向“做什么来改善”,增加行动若反倒造成另一种压力,不妨试著停止有害行为。

211餐盘3大重点正确吃 便当火腿香肠换卤豆干

(优活健康网记者/冯逸华报导)连假刚过,许多人大吃大喝完要开始认真减重,但为什么一样是照著“211餐盘”饮食,有些人能轻松瘦下来,有些人却努力许久仍看不到明显成果?医师指出,饮食关键往往不在餐盘比例,而在于食材的加工程度,研究指出,即使是标榜健康的超加工食品,减肥效果仍远不及原型食物,以下整理餐盘“3大重点”吃对不怕胖。

心脏病发作怎么办? 医教急救4步骤先停止活动

(优活健康网记者/王韵雅报导)许多人以为心脏病发作会像电影里一样捂著胸口倒地,但实际上,心脏病的表现可能非常多样,包括胸闷、胸痛、压迫感、呼吸困难,且常常被忽略,延误就医时间。究竟心脏病发作有哪些症状?心脏病发作如何急救呢?本文一次解析心脏病症状、急救以及预防,帮助民众守护心脏健康。

皮肤伤口用生理食盐水清洁 出现3征兆恐严重感染

(优活健康网记者/冯逸华报导)糖尿病友脚上有小伤口,竟险恶化截肢!50岁的汪先生工作时不慎割伤左小腿,因忽略伤口照护,几天后出现溃疡,直到红肿扩散并伴随发烧、畏寒才就医,确诊为糖尿病足并发坏死性筋膜炎。医师提醒,皮肤破损应先以生理食盐水清洁,涂抹抗生素药膏后再覆盖纱布保护;若发现分泌物增加、颜色混浊,可能是感染警讯,应尽快就医治疗。

跌倒别再手撑地 医揭韧带损伤恐怖后遗症:手腕痛握力下降

(优活健康网记者/冯逸华报导)70多岁刘先生退休后爱骑脚踏车,3年前一次意外摔倒时本能地以手撑地,自此手腕便时常隐隐作痛,起初认为只是扭伤并未积极治疗,直到近2个月疼痛逐渐加剧,甚至连拿水杯和开门的小动作都变得困难,严重影响生活品质。后续,前往仁爱长庚合作联盟医院治疗,诊断为“舟月韧带损伤合并舟状骨与桡骨关节炎”,经手术后疼痛大幅减轻,重新能轻松拿水杯、转门把,生活便利度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