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唇街系列2】 昔日老街蜕变成手工艺品区

古晋老故事 / 李振源

半里来长的海唇街建筑群和现代店屋最大的区别,便是店面都很狭窄,仅有14至16尺宽,但店身长短不一,有者是60来尺长,但却有不少长达170尺,正由于店身狭长,两侧和后墙又没法安装门窗,所以店铺内的光线都相当黝暗。

早期老店屋的屋顶,都开有长方形的天窗,让阳光直接照射下来,以增加店铺内的光线和空气的流通,更可藉此储集雨水备用,但后来的业主或租户在翻修屋顶时,大多已把它封掉,从此在大白天也要按亮店铺内的电灯,方能维持铺子内的基本光线。

冬至巧遇榴莲唱丰收 就来一碗榴莲汤圆吧!  

报导 / 莉琳

 

今天是阳历12月22冬至吃汤圆的日子,正巧是榴莲丰收季节,故此有了榴莲汤圆这种娘惹糖水。

在冬至这天,烹调榴莲汤圆的俞太太说,由于孩子不喜欢单调的汤圆,因此她就特地趁着榴莲季节的时刻,特地为孩子准备了榴莲汤圆。

【海唇街系列1】古晋的老巴刹,从1839年说起

古晋老故事 / 李振源

“老巴刹”真的很老,老得让人觉得她的街景,仿佛已定格百多年,所以街道边才会尽是些高矮不平,一副苍老和饱经风霜容颜的高龄旧店。

而这条彩带般的老街,算是早年婆罗洲岛上最繁华的市集,先民因她临河而建,为她取了“海唇街”的街名。

历尽沧桑的海唇街(Main Bazzar)全长半公里,一头与花盆山(Bukit Pasu)下的寿山亭大伯公庙为邻,另边厢则以旧法庭大厦为界,矗立在砂拉越河的河畔,是州内的第一老街。

200年来,曾经属于黄金商业旺区的海唇街,抚育出了众多叱吒风云的政、商界翘楚,也满载着无数白手成家的传奇,以及一出出盛极而衰的悲情故事。

闻名遐迩17哩三角菜粄 现做现卖 嚼劲十足

惜惜/报道

走吧!今天去吃菜粄!事不宜迟,想吃就走,这才叫人生。

话说,某一天早晨醒来,突然想念17哩独有的三角形菜粄,于是,当天就驱车千里迢迢来到了17哩新生村,只为了品尝那让人朝思暮想的菜粄。

山竹情

犀鸟情思 / 中国驻古晋前总领事 吴德广

去年底的一个冬日,漫步于北京东四朝内菜市场,我惊喜地发现市场的水果摊上摆着一堆堆山竹,我问看摊的小姐,山竹是不是从马来西亚进口的,她告,那是从泰国空运来的,一斤38元,并热情地让我光顾。次日我再去菜市场的时候,山竹已从水果摊消失了。

情系木瓜

犀鸟情思 / 中国驻古晋前总领事 吴德广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儿时背诵之诗今天还铭刻在心。“投木报琼”是一个古老的成语,就是诗中之意。原谓男女恋爱时互相赠送礼品,后来人们引申了,这个成语也指对别人的深厚情谊予以酬报。

砂“山胡椒”萃取精油 制作美容产品好评如潮

莉琳/报道

砂生物多元性研究中心专注研发Lit Sara精油制作的美容产品推出市场,广受好评,在精油界中享有钻石荣誉。

Lit Sara精油制作的美容产品包括了沐浴露、洗发水、香霜、香皂、精油、喷雾。这一系列的产品出自砂拉越的天然产品,因为具有许多益处,包括成分天然植物中萃取最佳成分等,故各界对此系列天然产品的关注度与日俱增。

忆红毛丹

4月底我家门口一街之隔的竹杆胡同集贸市场上,小贩的叫卖声听之耳熟,引人注目。“红毛丹,1斤18元!”叫卖声为我传送一个信息。古晋的红毛丹是收获的季节了!我的思绪随着叫卖声飘至砂拉越河畔。

在肯雅兰吃山都望烧鸡 黄金脆皮肉鲜嫩 大师菜肴小贩价

报导 / 浩煌

 

烧鸡,在古晋是一种常见的美食,你最喜欢吃哪家的呢?

我们这班啤酒朋友每周两三个晚上在肯雅兰美食中心小聚喝两杯,带个小喇叭播放怀旧歌曲,在微醺的气氛中谈天说地,最喜欢点下酒的小菜,就是『山都望海鲜小食』的烧鸡。

张为强的『山都望海鲜小食』,虽然隐身在小贩中心,他可是大有来头!递上名片,他是古晋姑苏厨业好友会的永久名誉顾问,而且去年10月才被世界中餐名厨交流协会颁发“国际中餐大师”的荣誉,表扬他多年对厨业的贡献,以及对他高超厨艺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