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情

犀鸟情思 / 中国驻古晋前总领事 吴德广

去年底的一个冬日,漫步于北京东四朝内菜市场,我惊喜地发现市场的水果摊上摆着一堆堆山竹,我问看摊的小姐,山竹是不是从马来西亚进口的,她告,那是从泰国空运来的,一斤38元,并热情地让我光顾。次日我再去菜市场的时候,山竹已从水果摊消失了。

在北京热带水果如榴连、山竹、红毛丹这类,几乎是珍品,偶尔露峥嵘。大概是从万里迢迢的东南亚国家运来之故,且数量不多,一出台就被那些大款、巨贾抢走了。

山竹,华文叫山竹,马来语称Manggis,英文为Mangosteen,为什么叫山竹,谁也没有考证。

记得在砂劳越的日子里,在那翠绿的热带水果树林中寻见那山竹树谈何容易,日思夜想也难见一面。山竹树稳居在那清静的马来甘榜高脚屋旁。在那青葱黛绿的世界中,那一片片厚厚的叶子挤满枝桠。果子成熟了,紫色的山竹躲藏在浓密的厚叶子里,不露真容。如果没有朋友指点,我始终不识其“卢山真面目”,揭不开果后迷人的面纱。

这种被誉为果后的南国佳果,看起来有点像广西桂林的罗汉果,十分诱人。滚圆厚实的山竹敞露胸怀,捧出片片雪白的果肉。细细端详,翻着山竹之底看看,真有趣,若山竹有六道花纹,剥开时山竹胸中定露出六瓣果肉,片片爽口鲜甜。这种良性的水果给人温情脉脉之感。一年里果后山竹几乎与果王榴连一道上市登场。当你贪吃榴连,被榴连烧得浑身发烧,虚火上升,声音沙哑,双眼红丝之时,不妨多吃几个山竹,食用数次,几天之后火气灭了,双眼红丝消失了,真谓甜口良药。我对山竹千般钟爱万般珍惜,见到它如痴似醉。

忆山竹,我联想在砂劳越第一次品尝山竹的情景来。记得有一次,古晋二、三位朋友约我和同事去野游,车驶出古晋郊区时,我的朋友突然喊停车,他匆匆下车在公路旁从马来人小摊上买下一串串的山竹,兴高采烈地带上车,让我们品尝,大家开怀地吃。那时我刚到古晋不久,便有幸地品尝到山竹之甜美。第一次印象最深刻,最难忘。

朋友告诉我很多关于山竹的故事,说他年少之时,常常去马来甘榜买山竹,说去买山竹不如说去吃山竹,在那里马来园主让他吃个够,再谈买卖。山竹很便宜,几元就买到一麻袋的山竹。麻袋装满了,园主还让他随手带一些,从不斤斤计较。

山竹给我第一印象如此美好,以后便产生深浓的情感。可谓情有独钟。每当中国客人访问古晋,只要山竹上市,我都要让同事或托朋友挑些山竹慰劳客人。只要客人称赞果后之甜美,我就心花怒放。

我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对山竹有那样的深情。再思索一下也很简单。因为我对砂拉越州有所恋,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一树一果,便时常萦绕在我的心间,不能离舍。不是吗?至今当我回忆起朋友让我品尝山竹的情景,我心里还产生内疚之感,因为至今我还未回报他请我品尝山竹之情。若无所牵,更何所恋。

今天我在北京很难见到山竹,然而我感到高兴的是我拥有榴连、山竹模型纪念品,看起来唯妙唯肖,那是我的太太在回北京前夕在吉隆坡买到的。我天天与山竹相见,看到它就好像天天享受山竹飨宴一样。

Last modified onFriday, 07 December 2018 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