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菜安全复热7技巧:避免整锅菜加热
- 登载于 保健123
(优活健康网记者/冯逸华报导)农历春节,一家人团聚共享年菜之际,也要小心诺罗病毒造成腹泻、呕吐等食物中毒症状,食品安全成为不可忽视的重点。食品药物管理署提醒民众,年菜复热时需注意温度与次数,避免细菌孳生,同时遵循“5要2不”原则,做好食材选购、烹调与保存,确保家人吃得健康、安心过年。
食药署代理署长林金富表示,细菌生长危险温度带为摄氏7~60度,细菌在这个温度范围内会迅速繁殖,菜肴若长时间常温放置、未妥善冷冻或冷藏保存,容易孳生细菌及毒素,大幅增加食品中毒风险。此外,过年年菜应适量准备,若年菜没吃完可能会重复加热,更要留意剩菜的复热温度和次数。
林金富说明,掌握年菜安全复热3个小技巧:
● 复热温度:复热年菜时,确保加热温度达摄氏70度以上,可杀灭大部分微生物。
● 复热次数:避免多次复热,使菜肴反覆处于危险温度带。
● 适量准备:冰箱应留6~8分满的空间,酌量准备每一餐,用心为家人准备料理的同时,减少食材浪费,也降低食品中毒风险。
马偕纪念医院营养医学中心技术主任蔡一贤表示,民众在年节时期预防食物中毒,注意食品安全有“5要2不”原则:
【5要】
● 要洗手:烹调或进食前务必用肥皂彻底洗手,食材也应以流动洁净水源清洗,降低微生物传播风险。
● 要新鲜:选购新鲜食材,特别是海鲜、肉类等容易被细菌污染的食材,确认来源安全。
● 要生熟分开:生熟食材及刀具砧板应分开存放与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 要彻底加热:烹煮食物时应加热至中心温度达摄氏70度以上,牡蛎、蛤蛎等贝类开盖后需持续加热3~5分钟再食用,杜绝生食风险。
● 要注意保存温度:烹调后的菜肴,如果没有立刻食用,应尽快冷藏,避免放凉后才能冰的错误观念。
【2不】
● 不饮用山泉水:不要饮用未经处理的水源,防止细菌或病毒感染。
● 不采食不明动植物:尤其是不明菇类,避免因误食而中毒。
蔡一贤说明,不少民众吃年菜习惯“年年有余”会留下剩菜,但还是建议控制分量,最好当餐吃完,部分蛋类料理吃过就不适合再冷藏,而鱼肉、鸡汤、卤汁等较多汁液的菜肴在冰进冰箱后,下一餐建议取出所需分量加热即可,避免整锅反覆加热又冰存。
食药署提醒,诺罗病毒不仅会透过食物传染,也会因为人传人而快速扩散。若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未彻底加热的海鲜,如牡蛎或蛤蛎,可能会引发严重的肠胃道症状。因此,烹煮海鲜时务必延长加热时间,避免逞一时口腹之欲而忽略诺罗病毒感染风险。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