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回家的路? 医列失智症走失3大前兆
- 登载于 保健123
(优活健康网记者/冯逸华报导)针对失智症患者的走失风险,医师表示,患者在迷路或走失前往往会出现3大前兆,提醒家属及早注意,以降低意外发生的风险。
失智游走症状是失智症病人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生在轻到中度或中度的失智症患者。他们会莫名的焦虑、坐立难安、一直走来走去,却说不出来为什么或要去哪里。专攻失智症照护的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仁爱院区中医科医师林舜谷表示,失智症患者迷路走失风险其实有徵兆,但常常被家属忽略。
若家中有罹患失智症的长辈,年节回家不妨关心长辈近况、行动是否出现异状。林舜谷指出,失智症患者迷路走失的3大前兆包括:
1. 空间定向感变差
林舜谷表示,失智症患者的方向感逐渐退化,可能表现为:
● 在熟悉的地方反覆绕圈,例如出门买东西后久久未归。
● 喜欢在固定路线反覆走动,无法轻松找到回家的路。
● 这类徵兆看似细微,但其实是患者迷路倾向的早期信号,需要特别注意。
2. 时间定向感不佳
半夜起来突然以为要去上班,是失智症患者常见的危险情况。他们会穿好衣服直接出门,却因外界环境的变化无法辨认方向。早期还可能有这些警讯:
● 突然提到工作中的未完成事项。
● 说一些异常的话,例如“我要上班了”,却不知道时间已经不对。
● 这种混淆的情况,尤其在深夜发生时,特别容易导致危险。
3. 不愿意求助
当患者真的迷路时,他们往往不会主动求助,而是埋头一直走,试图找到回家的路。这种情况下,他们很容易走得越来越远。早期的徵兆可能是:
● 外出后不肯回家。
● 说不清楚自己要去哪里,但坚持要出门。
● 上述这些行为,常是走失前的重要信号,千万不可忽视。
如何预防失智症走失?
林舜谷强调,身边照顾者和亲朋好友,若能先了解上述失智症走失的3大前兆,可降低患者迷路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 佩戴定位装置:像GPS手环,方便追踪位置。
● 设置家门防护措施:加装门锁或警报器,避免患者随意出门。
● 通知邻居协助:让邻居熟悉患者,帮助留意其动向。
● 注意早期警讯:随时观察患者的日常行为,提前采取措施。
林舜谷提醒社会大众应多关注周遭的失智症患者,伸出援手,共同守护他们的安全与尊严。他提醒,失智症患者的安全是家庭需要特别关注的课题,希望大家能多多留意长者的日常状态,及早预防,避免类似的意外发生。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