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呕吐等高山症发作怎么办?专家建议使用特定预防性药物
- 登载于 保健123
(优活健康网记者/王韵雅报导)登山是近几年兴起的有氧运动之一,藉由向上攀爬、上下肢反覆伸展来运动。不过,攀爬高海拔山区的活动,属于高强度消耗体力行程,登山过程中随著海拔高度上升,周围环境条件也随之改变,因此部分人会感到不适,进而产生“高山症”。对此,药师建议,出发前务必要谘询医师有关自身状况,评估是否适合到高海拔山区活动。
登山是近几年兴起的运动之一,登山时因身体无法适应高海拔特殊的环境,造成的不适称为“高海拔疾病”,也就是俗称的“高山症”。一般而言,攀爬至高度超过2500公尺以上,就会出现高山症的症状,随著攀升高度上升,发生高山症的比例增加。
高山症的症状通常在抵达高度后的12~24小时内发生,并且在1~2天后随身体适应高度后而减缓,以下为常见症状:
● 轻度症状:头痛、头晕、恶心、周边水肿、全身倦怠等。
● 中度症状:呕吐、尿量减少、使用一般止痛药无法缓解的头痛等。
● 重度症状:呼吸困难、脑水肿、肺水肿等。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忠孝院区药剂科药师康凤莲建议,避免急性高山症的最好方法就是缓慢上升高度,行程尽量安排白天登到高海拔地区,晚上返回较低海拔处休息,有助于身体适应海拔高度;抵达高海拔地区后,要避免过度运动,并尽量减少酒精性饮料及安眠药的使用。
康凤莲补充,患有心衰竭、肺动脉高压、心绞痛、镰刀形贫血及肺功能不良等疾病者,出发前务必要谘询医师有关自身状况,评估是否适合到高海拔山区活动。此外,曾发生过高山症或必须在短时间快速上升高度者,需请医师评估是否需使用预防高山症的药物,并依照医师的医嘱服用。
康凤莲说明,常见预防高山症的药物,以乙醯胺基硫唑嘧锭(acetazolamide)最常见,通常在上山前一天开始服用,并持续48小时或是直到抵达行程最高海拔高度处;对磺胺类药物过敏或怀孕妇女不建议使用此药,类固醇如dexamethasone等可作为替代预防药物。
要注意的是,之前有发生过高海拔肺水肿,且必须快速上升到2500公尺以上者,需使用特定预防性药物,且都需要医师专业评估,因此民众切勿自行购买使用,以下为特定药物:
● 钙离子阻断剂(nifedipine)
● 西地那非(sildenafil),常称“威尔钢”
● 他达拉非(tadalafil),常称“犀利士”
康凤莲表示,当高山症症状出现时,切勿慌张失措,可先透过休息、补充氧气或用药,观察症状是否改善,另外,降低海拔高度也是有效的治疗方式。若出现严重症状如意识模糊、嗜睡或咳出粉红色泡沫痰或连休息时都呼吸困难等情形,除了给予药物及氧气外,应立刻下降高度并尽快就医,以免发生致命的憾事。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