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诊时间短如何向医师说清病况? 教你先草拟6答案

看诊时间短如何向医师说清病况? 教你先草拟6答案

(优活健康网记者/冯逸华报导)每次生病到医院看门诊都要等好久,好不容易轮到自己进到诊间,又可能只有短短几分钟向医师说明症状,在领药、用药时,也常常搞不清楚到底该怎么吃、吃多久,这是许多人挂号看病时的真实写照。医师提醒,若没有把握正确看病及安全用药原则,最后损伤的还是自己的身体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民众若罹病,看病时该如何向医师说明?其实,医师最需要知道的资讯是“具体事件+数字”,应避免模糊不清的症状说明。建议就医前,先准备好以下6大问题的答案,以便向医师清楚表达自己的身体状况:

1. 主要症状(可用手指出位置)是哪里不舒服、大约何时开始的、持续几天了

2. 症状变化及顺序有哪些、何种情况下会觉得比较舒服

3. 有无药品或食物过敏史、及特殊饮食习惯

4. 曾经发生过的疾病、有哪些家族性遗传疾病

5. 目前正在使用哪些中药、西药、保健食品

6. 女性需告知是否有怀孕、正准备怀孕,或正在哺乳

而看诊完成后,当领药、回家自行用药时,也应做到以下步骤,避免错误用药带来更大伤害:

1. 领到药品时,首先核对药袋上的姓名与年龄是否正确

2. 每次用药前,要先确认服药的时间、用量及方法

3. 药品的用途与自己的疾病或症状是否相符

4. 药品的形状、颜色等是否与药袋上的描述相符,避免包装有误

5. 看清楚药袋上注明的注意事项、副作用或警语,了解药品使用后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或重要警讯

6. 确认药品应服用的天数有多久,并核对药品总量对不对?

7. 注意药品保存期限与方法,部分药品需冷藏,或避免阳光高温直射;过了期限就不可再服用

8. 自行购买指示药或成药时,要检查包装上是否有卫生福利部的核准药品许可证字号及效期

医疗改革基金会执行长林雅惠表示,用药的错误或不安全,其实是医疗行为中“可避免的伤害”,若同时服用2种以上药物的患者,更容易因为用药疏忽,而使自己陷入危急险境。

她举健保署资料指出,台湾有超过8百万人罹患2种以上的慢性病,即平均2.8位中,就有1位是多重慢性病族群,使用的药物多达6到20项,是一般平均的2至6倍,而多重用药的潜在不适当用药风险更高。

药师公会全联会理事长黄金舜表示,最常发现民众在看病拿药回家后,有以下不正确的用药问题:

担心副作用就自行减药或停药

错误的服药方式,导致耗费更多时间及金钱才恢复健康

身体不舒服就一直拿药,却忽略不舒服可能是因药物副作用所造成

他说明,以往民众在药局领药时,常常只有问怎么服用,却连饮食上应避开哪些药物交互作用都没有了解清楚,甚至不清楚哪些药物副作用属正常范围、哪些不正常;建议民众最好在看诊时、医师开药前就要清楚告知病史,共同讨论及调整适用药物,领药时亦需有效了解用药医嘱。

至于疫情期间采用的远距医疗,医师公会全联会常务理事黄启嘉表示,用药安全的真正价值在于挽救生命,却并非所有疾病都适合透过远距医疗来问诊。

黄启嘉说:“线上看诊仍有它的局限性,医师无法观察病患身体及心理的完整状况,在提供医嘱及用药方法时,也可能因此形成阻力。”建议最好还是亲自看诊领药,有疑问才能向医师及药师询问仔细。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

Last modified onMonday, 03 October 2022 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