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面对压力?专家揭亲子沟通“真实情境”:先做1动作

如何帮助孩子面对压力?专家揭亲子沟通“真实情境”:先做1动作

(优活健康网记者/冯逸华报导)开学面对新学校、新班级和新同学,你的孩子正处于“开学压力期”吗?此时爸妈若能陪伴孩子情绪,给予正向支持与温暖的回应,就有助于孩子因应压力、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专家建议,爸妈在和孩子对话时,可善用以下言语、表情及态度技巧。

2022年6月发表于国际期刊《早期青春期》(Journal of Adolescence)的研究发现,青少若在与母亲的对话中,体验到更正面影响和更强凝聚力者,在中学时期的青春期阶段,更能因应同侪压力,且这将使他们更积极地因应和寻求父母的建议。

相反地,研究结果也指出,母亲若表现出较少正面情感,或更多批评、缺乏兴趣,以及在对话中凝聚力感受较差的青少年,则受到社会压力的影响会更为明显。

对此,卫福部桃园疗养院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医师陈质采表示,亲子沟通互动时,若能建立正面温暖的谈话内容,家长采取接纳、不批判、开放的态度,能够让孩子比较愿意去说,就较有机会让孩子觉察问题在哪里,也较容易从中学习到更多的因应策略与技巧。

陈质采说明,其实在亲子互动上,需考量个体差异性,和经验累积的多寡;有些孩子天生较容易接近,有些孩子较难沟通,也有些孩子可能有器质性的状况。

注:器质性精神病,是指脑组织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功能障碍,所导致的心理与行为的异常,在人格、情绪、认知功能及社会、职业功能造成障碍。

爸妈在面对不同特性的孩子时,如何理解他们的困难,不被激怒、不对号入座,持续提供开放、接纳的温暖氛围,让孩子感受到爱的传递,愿意沟通、分享,往往考验著父母的智慧;但这些成功的谈话经验,对于孩子觉察压力、了解自己、协助孩子思考因应策略极为重要。

董氏基金会心理卫生中心教育推广副主任戴怡君表示,父母的教养方式、情绪反应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儿童时期是社会化的阶段之一,孩子会透过“模仿”学习情绪反应与因应压力的作法,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方式即具有深远影响。

根据董氏基金会2018年,一项以台湾六都国、高中生为对象的调查结果显示,面临压力事件时,除了朋友、兄弟姊妹之外,他们第一个想诉说对象以“妈妈”居多;但当孩子说出自己的困扰后,超过5成的父母第一个反应是“给予建议”、只有大约2成是“专心聆听、不判断对错”。

许多父母在面对孩子遭遇压力与情绪低落时,会著重于担忧如何回应才能帮助孩子,却忘了最好的回应,其实就是“专心聆听”,不需急著给出建议。戴怡君也举自己与孩子的互动方式为例,提供以下方法:

当孩子希望向我分享在学校遇到的问题时,会到我身边,把脸靠近我,请我“正视她”,问道:“你现在可以听我说吗?”

如果我正在忙,我会说:“让我结束手上的工作,可以给我10分钟吗?”,之后专心聆听,不用特别“指导”,通常他们就能获得纾解。

如果是沮丧、难过的情绪,我会给予他们一个拥抱。

戴怡君建议,爸妈可试著养成听孩子说话的习惯,给予时间、专心聆听、再给个拥抱,简单的支持力量就胜过千言万语。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

Last modified onFriday, 23 September 2022 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