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红肿脱屑…恐全身发炎征兆 医警告:肠癌风险逾常人1倍
- 登载于 保健123
(优活健康网新闻部/综合报导)40岁的小萍是上班族女性,约3年前出现皮肤脱屑和红色斑块,经诊断为干癣,平时使用局部类固醇涂抹和口服免疫调节药物,皮肤病灶控制良好,但几个月前换新工作后,压力大增,时常跑厕所并有腹泻,皮肤科医师建议她到胃肠科门诊做大肠检查,竟发现有一颗1公分左右的良性腺瘤瘜肉。
林口长庚医院皮肤部教授纪景琪表示,干癣是一种慢性发炎性皮肤病,形成的原因包括了先天的基因遗传及后天环境因素等,在台湾的盛行率约为千分之2.3,全台湾大约有5万名以上的干癣患者。
干癣皮肤典型病灶为红色发炎斑块、伴随皮肤脱屑、发痒、发炎严重时会产生皮肤红肿和关节疼痛。
此外,每到冬天低温日照少,或是常熬夜、压力大、病毒感染、肥胖及烟酒等不健康的生活作息,皆会引发或恶化乾癣。
目前有越来越多研究指出,干癣并不只是皮肤病,也是一种全身性的发炎疾病。除了皮肤的发炎之外,也会伴随体内许多器官的发炎反应,造成皮肤外的表现,例如心肌梗塞、慢性肾病、脑中风、眼部葡萄膜炎等。
根据长庚医院的最新研究更显示,干癣病友与一般人相比,罹患大肠癌的风险增加1.16倍,其中若属女性族群更高达1.41倍,并研究成果已刊登于2021年12月的国际顶尖期刊“美国皮肤科医学会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皮肤上皮与肠道上皮存在很多相似处,例如都有很充沛的血管、存在很多微生物丛,两者同样都接受来自外界的刺激,并扮演著人体不可或缺的免疫防御角色。”纪景琪指出,皮肤的发炎与肠道的发炎有密切的关系,若出现以下症状,就应积极就医检查治疗:腹痛、血便、排便习惯改变、体重减轻。
过往研究显示,干癣病患比起正常人有更高的风险会发生发炎性肠道疾病,如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干癣患者发生克隆氏症的机会是正常人的2.53倍,而发生溃疡性大肠炎的机会则是正常人的1.71倍。
林口长庚医院肝胆胃肠科医师李承翰补充,大肠癌大多是由大肠瘜肉演变而成,如果能在瘜肉发展成癌症之前,将其切除,就可以降低肿瘤产生的机会,建议民众定期进行粪便潜血检查。此外,大肠镜检查与钡剂下消化道摄影,更是检查大肠瘜肉的利器。
纪景琪鼓励干癣患者积极就医、持续治疗,保持生活作息规律、睡眠充足、放松心情、适度运动、避免烟酒及高热量饮食,并注意体重控制,将有助于控制干癣病情。若是出现肠胃道症状,建议转诊至胃肠科门诊做进一步的检查。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