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辈闷闷不乐又忧郁恐是巴金森病恶化徵兆? 专家提醒:观察细节揪出长者失能危机

长辈闷闷不乐又忧郁恐是巴金森病恶化徵兆? 专家提醒:观察细节揪出长者失能危机

(健康医疗网/记者曾正豪报导)巴金森病患者可能合并忧郁症状,若未妥善治疗,恐加速失能。一位70岁罹患巴金森病的老先生,透过药物控制动作障碍,罹病2、3年来病况稳定,直到儿子发现父亲时常面无表情呆坐、闷闷不乐,言谈间甚至抛出轻生的念头,才惊觉异样陪同回诊。医师问诊后得知老先生过去会自己外出到公园与朋友聚会,但罹病后因为手颤抖、动作缓慢、步态不如以往稳健,非常介意外界的眼光,更担心被老友嘲笑,愈来愈不喜欢出门。判断老先生可能已出现忧郁症状,在协助调整治疗药物后,老先生心情慢慢好转,不仅愿意外出,甚至开始主动复健、运动,帮助自身病情稳定。

关于巴金森病的忧郁症状,医师怎么说…

Q:为什么巴金森病会出现忧郁症状?

巴金森病不仅会有手抖、动作缓慢、肢体僵硬等外显的动作障碍症状,还会合并非动作障碍症状,如忧郁、睡眠障碍等,若未妥善治疗,可能会加速失能。屏东宝建医院神经内科医师李杰勋表示,巴金森病的忧郁症状在整个巴金森病的病程都有可能发生,发生率从40-60%不等,有些患者是在罹患巴金森病后出现忧郁症状,有的则是因忧郁就医,才确诊为巴金森病,但究竟属于前驱症状或因病而产生忧郁,目前尚无法釐清。此外,巴金森病患者约有30%会合并失智症,尤其罹病10年后,合并失智症达70%-80%;而睡眠障碍较常发生于巴金森病的晚期。

Q:该怎么预防巴金森病的忧郁症状?

防止巴金森病恶化出现忧郁状况,掌握黄金治疗期、稳定病程发展是最重要的。李杰勋指出,目前巴金森病主要治疗药物为左旋多巴及多巴胺受体促效剂,李杰勋表示,如果患者较年轻且需工作,会评估给予一天服用一次的多巴胺受体促效剂,以免因忙碌而忘记服药,而当效果不佳时,则搭配使用低剂量的左旋多巴;如果年纪较大者且症状较晚期者,则可优先给予低剂量左旋多巴,并视情况增加剂量。

李杰勋也表示,虽然目前最有效果的治疗药物为左旋多巴,不过,此药具有蜜月期,也就是服用5年左右,药物有效治疗浓度在体内无法维持稳定,会出现无法控制肢体动作的现象,如异动症、断电现象等,可能使患者遭受异样眼光,增加忧郁症状发生的可能。建议患者及家属主动与医师讨论症状,随时调整治疗方式。

Q:若患者已出现忧郁症状,如何改善?

巴金森病的药物选择需考量患者的个别状况,一般而言,会尽量以愈少的药物来达到治疗效果,例如某种多巴胺受体促效剂能治疗动作障碍,且药理上也具有治疗忧郁效果,因此,临床上会优先给予此药物治疗合并忧郁症的巴金森病患者。

“要活就要动”,李杰勋强调,因肢体僵硬、颤抖而不想出门,减少接受外界刺激,渐渐可能出现失智或忧郁,时间久了就可能失能、卧床。他呼吁,绝对不能放弃治疗,尤其还应搭配复健、运动,让患者保持生活自理的能力。

李杰勋临床发现,在地许多年长者对手抖、动作缓慢等症状不以为意,尤其居住于偏远或山区的长者,因接受讯息的媒介较少或子女外出工作,再加上就医不便,家属带来就医时,患者通常必须扶著拐杖或搀扶,已属于较晚期;而家住市区者,因子女获取疾病知识的管道较多,发现长辈异常时通常较早期。

除了动作变慢、静态性颤抖、关节僵硬、步态不稳等常见的动作障碍外,年长的巴金森病患者出现部分症状时,容易被误认为老化现象,李杰勋提醒,可留心观察家中长辈日常动作的变化,若发现异常尽快陪伴就医,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尽早治疗,如:

● 走路开始前倾且驼背
● 写字变慢、字体变小
● 手部僵硬无法正常刷牙、扣扣子
● 说话音调改变、变小声
● 不明原因的失眠或忧郁

台湾动作障碍学会呼吁民众透过“巴金森手指操”自我检测,将右手伸直后打开手指,上下手指轻碰25下后,再换左手做,建议每个月检测一次,如果发现动作变慢、停顿打不开或开合大小改变,应先就医排除关节及肌腱问题,再由医师详细评估。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

Last modified onWednesday, 15 June 2022 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