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其实是心理防卫 医:单身者 “这原因” 更易患病

(优活健康网记者冯逸华/综合报导)你曾经听过有人向你抱怨如此困扰吗:“常觉得手脏,每次上厕所或是摸过脏东西后去洗手,虽然用肥皂洗了好几次,但总是觉得没洗干净,心里还是觉得脏,每次洗手都要花上几10分钟,甚至洗到双手都破皮;也常感觉嘴巴里脏,每次刷牙都要刷10几分钟;一进洗手间得待上将近1小时才能出来,一整天几乎什么事都不能做,真的很痛苦。”若出现这种莫名其妙的冲动想法与重复行为,很可能就是罹患“强迫性精神官能症”(俗称强迫症)。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忠孝院区精神科主任李政勋解释,强迫症是一种以思考及行为表现障碍为主的轻型精神疾病,主观上病患会不断重覆或反刍一些自我感觉不恰当、不想要的意念、冲动和行为而深受其苦,且会努力用各种方式来阻止它,甚至荒谬到跟自我无法协调。因此罹患此症的人会极为困扰,甚且进而产生焦虑或忧郁症状。

强迫症并非罕见疾病,李政勋表示,根据统计,全球人口中约有2~3%一生中可能罹患此一疾病,在常见精神疾病诊断中,除了前3名分别是畏惧症、和物质滥用有关的疾病、忧郁症,第4常见就是强迫症。发病平均年龄是20岁,3分之2的患者在25岁以前出现症状,35岁以后才发病的只占15%;单身者患此病的机率比有结婚的人高,这可能是肇因于有这种毛病的人较难维持稳定的亲密关系。

为什么会得强迫症呢?李政勋指出,真正的原因无法确知,但目前唯一可确定的是,强迫症和其他精神疾病同样,都有多元病因,须有许多综合因素累积到相当的程度才会造成一个人发病。可能使疾病形成的因素例如:

● 遗传因素
● 脑伤害
● 脑功能异常
● 童年早期的成长经验
● 成长过程中发展出来的人格特质
● 现实生活里的心理压力

在遗传因素方面,由家属疾病史的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的父母和兄弟姊妹也罹病的比率是5%左右;而患者的家属中也有30~40%的人患有各种类型的精神疾病。另外有脑生理学家研究发现大脑某部份病变可导致强迫症状;而20%的强迫症患者曾有脑伤的病史。

至于心理学方面的病因,理论认为这些患者在前面所提到的人格发展“肛欲期”阶段,曾遭遇到重大的挫折,例如因为控制不好大小便而老是挨父母责骂,或是父母太早训练他自己控制排便而形成了心理压力,结果形成了所谓“肛欲期性格”,这样的人常会关心脏与不脏的问题,也非常重视自我的控制,最怕失去自我克制的能力。

这种性格也可说是人格中道德礼教的监督力量过强,对个人思想、感情与行为的善恶批判得极为苛刻,当个人与生俱来的许多欲望受到此种监督力量过于严苛的攻击时,便很容易形成内在的矛盾不安。为了消除这些矛盾不安的情绪压力,患者必须使用转移、抵消、反向作用等心理防卫机转,藉以对抗这些不被接受的欲望和冲动,也正因为心理防卫机转的过度使用,使患者出现了强迫症状。

李政勋表示,强迫症需要多层面综合的治疗,医学上已有既能帮助缓解强迫症状,又兼具对抗忧郁作用的药物。而心理治疗可帮助病患建立正确认知,让心里压抑的情绪得到适当宣泄,帮病患建立“病识感”,再配合行为治疗法,教导病患当强迫思考或冲动来袭时可以应用来使之停止,合并肌肉放松的练习,降低其焦虑。

必须注意的是,强迫症的疗程通常相当顽强,无法看到立竿见影的成效。经过治疗之后,约有20~30%的患者有显著改善;40~50%的人获得中等程度的改善;而有20~40%的人就比较悲观,病情不变或甚至更形恶化。

李政勋提醒,一般来说,儿童或青少年就发病,对强迫思考和行为屈服的人,有忧郁症状的人,症状严重到必需住院的人病情的恢复就比较不乐观;至于成年期才发病,发病前有较好的社会适应与学业事业成就的人,发病时有明显生活压力的人治疗的效果则较为乐观。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

Last modified onThursday, 07 April 2022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