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胸闷心悸 心房颤动未及时诊治恐引发心衰竭

不只胸闷心悸 心房颤动未及时诊治恐引发心衰竭

(健康医疗网/记者赖欣平报导)年过六旬的庄先生(化名),职业为一名远洋船员,每次出航往往要两三年才能返台。近几年他工作时,常出现心悸、气促及胸闷等现象,趁某次回台就医后,才发现自己患有“心房颤动”。不幸地是,使用药物控制并无法有效改善他的症状,一旦发作,常要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才能缓解,因此,在与医师讨论之后,改以冷冻消融导管治疗,术后状况相当稳定。经医师评估后,不仅无须再服用原先的药物,工作时的不适感也大获改善,令庄先生直呼:“太感动!”

而心房颤动除了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之外,最怕的即因心房血液不规则流动,造成血栓及脑中风的风险大幅提升;另外,也会因心脏长期不规则收缩导致心脏衰竭。高雄荣总心脏血管内科主治医师江承鸿表示,心衰竭有“心脏癌症”之称,挟带高危险性,患者五年死亡率高达50%,因此,积极控制心房颤动非常重要。

一个人的心跳正常值,在休息状况下约为每分钟60至80下,而心房颤动发作时,患者心房的跳动则可能高达每分钟300-600下。江承鸿医师指出,其因为人体心房老化或病变,造成左心房与肺静脉交界地方的肌肉,产生不正常放电,进而影响到心律,故发生率也会随年龄上升而增高,根据研究数据统计,75岁以上族群高达10%有心房颤动问题。除此之外,患有甲状腺亢进、高血压、糖尿病或睡眠呼吸中止症,以及平时作息不稳定,有抽菸、酗酒习惯者,也都是心房颤动的高风险族群。

江承鸿医师提醒,即便已被诊断为心房颤动,若发现相关症状发作频率及次数增加、时间越拉越长或是难以耐受药物的副作用,皆需及时回诊检查,考虑是否进行进一步的介入治疗。

现今临床上用以治疗心房颤动的介入治疗主要有两种,一为射频消融,也就是俗称的“热电烧”;另一种则为“冷冻消融”,透过微创切口,自鼠蹊部沿著下腔静脉,伸入一条头部有冷冻球囊的导管至左心房,进行冷冻治疗,让产生不正常电流的局部肌肉坏死,进而改善心房颤动的问题。江承鸿医师表示,两者最大的差异在于“施作时间”,冷冻消融执行速度较快,不像射频消融需一点一点慢慢烧,可大幅减少手术时间,进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另外,国外也有大型研究结果显示,相较射频消融,冷冻消融导管治疗可减少约1/3再次进行消融治疗的机率,同时也能降低患者术后的住院率。

事实上,有些患者会因消融治疗目的为破坏局部心脏肌肉,进而对其安全性产生疑虑,江承鸿医师表示,不论是射频消融还是冷冻治疗,发生并发症或后遗症的比例都相当低,若患者实在担心,临床上会建议选择治疗时间相对短的冷冻消融,使其更能安心接受治疗。然而每位患者的情况不同,在手术前应与医师讨论,经专业评估后再选择适合自己的疗法。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

Last modified onFriday, 23 September 2022 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