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歪斜必中风?用药诱发锥体外症候群

嘴歪斜必中风?用药诱发锥体外症候群

(优活健康网记者林奂妤/综合报导)陈小姐(化名)因为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就医,诊所打完止吐药返家休息后,家属发现陈小姐脸部变狰狞、扭曲歪嘴且坐立不安、注意力无法集中,以为是“中邪”还是“中风”,赶紧送急诊。经过医师详细询问病史及用药状况,医师诊断为“锥体外症候群”(EPS),打完抗胆硷类药物后,所有不舒服的症状立即消失,也让担心的家人破涕为笑。

台大医院新竹分院急诊医学部医师陈宪青表示,锥体外症候群在急诊每个月可能有1、2个案例发生,这是因为身体的运动系统受到某些干扰,导致无法正常灵活作用时,会发生肌肉张力异常、类巴金森氏症、肢体僵硬或坐立不安等现象。常见的状况是药物诱发,例如成份含有多巴胺拮抗剂的胃肠药或是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可能使少部分病人产生这种貌似“中邪”还是“中风”的反应。

常见症状包括3种:

1)急性肌张力不全/发生位置多在眼部、舌头、颈背部与四肢,因肌肉持续孪缩,症状可能有眼球上吊、眼球歪斜、牙关紧闭、歪嘴、歪头、舌头外吐或卷曲、角弓反张(四肢如青蛙般往躯干的反方向伸张)、脸部扭曲歪嘴、讲话语意不清等。

2)坐立不安/末梢运动无法停止不动,使得病人坐不住、烦躁不安,甚至会不停摇摆或来回踱步。

3)巴金森氏症候群/病人看起来有类似帕金森氏症病人的症状,约发生在服药后的3个月内。临床表现有肌肉僵硬、小碎步、颤抖、表情呆滞的扑克脸、重复舞蹈性动作。有些抗精神病药物所引起的帕金森症状,比较容易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陈宪青医师说明,急诊一般看到这类病人,家属会惊慌问是不是“中邪”还是“中风”。但是往往年轻人比较少中风案例,医师透过询问病史,可以了解病人可能在数小时前用过药造成椎体外症候群,这时只要针对造成疾病的药物,利用抗组织胺、抗胆硷类药物、镇定剂等类药物就可以纾解锥体外症候群引发的症状。

锥体外症候群经由药物治疗后大都没有后遗症,而且预后都很良好。陈宪青医师呼吁,就医时详细跟医师说明用过什么药品有助于医师监别诊断,曾发生此病症的病人,下次就医时需提醒医师曾经发生过锥体外症候群,避免再度开到相同成份的药物。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