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便秘怎么办? 儿科医揭3大关键期:饭后蹲马桶5分钟助改善
- 登载于 保健123
(优活健康网记者/冯逸华报导)儿童便秘是常见的健康问题,爸妈若发现孩子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大便偏硬,就应多加注意。小儿科医师指出,便秘的典型症状包括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出硬便粒、排便过程中用力或疼痛,曾经因为粪便太粗造成马桶阻塞、粪便或擦屁股的卫生纸上有血等,都可能是便秘的表现。
北市联医仁爱院区小儿科主治医师陈韦廷表示,便秘本身或是硬便造成的肛裂,可能会加剧排便时的疼痛,让孩童对排便产生畏惧,反而出现憋大便的动作,累积在肠道的硬便内的水份因此被肠道再次吸收,使得这些大便更加乾硬难以排出,形成恶性循环。
陈韦廷说明,大部分便秘的原因为功能性便秘,在儿童有3个好发时期:
● 婴儿期,开始增加副食品,饮食中的母奶或配方奶量逐渐减少时
● 幼儿期,在进行如厕训练时
● 学龄儿童期,有些孩童会排斥在学校如厕,因为憋大便造成便秘
陈韦廷建议,爸妈在这些时期,应多观察孩童排便频率、大便的外观与排便时的表现。少部分便秘可能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或其他问题造成,建议先经由医师评估是否有危险症状,是否需安排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少见的器质性问题。
陈韦廷指出,便秘的治疗可分为3个方向:饮食调整、排便习惯建立及药物辅助。
1. 饮食习惯调整
水分摄取:建议依体重调整,一般来说,体重10公斤的儿童每日需约1,000毫升水分。
膳食纤维摄取:幼儿每日应摄取2~3份蔬菜与2份水果;学龄儿童则建议3~4份蔬菜与3份水果。
2. 排便训练
建议每天安排孩子3餐饭后坐马桶约5分钟,此时胃结肠反射会使肠道蠕动增加,有助于排便。
若马桶不够高,可使用小板凳协助孩子让膝盖高于肛门,促进排便力道。
3. 使用药物辅助
对于便秘情况严重、直肠内已有硬便堵塞的孩童,可能需要使用塞剂或口服软便剂帮助清除堵塞,再透过维持期的药物持续改善。陈韦廷强调,这类药物治疗应与饮食与行为调整同时进行,并由医师评估适当剂量与使用时机。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