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信阅读让岱山更美好 他在孤独的海岛书店坚守12年
- 登载于 中国万象
坚信阅读让岱山更美好,他把家安在书店里。孤独的海岛书店里,他是坚守12年的那个人。
离岱山岛上回来已有一段时间了,好几个晚上,那个魁梧的,有点孤独的,却又安之若素的背影,不时闪现在我的脑海中。这个背影,属于高依军,一个在海岛书店独守了12年的书店人。
他是我见过的各个地方的书店人中,最渴望交谈的。与其说因为他有很感性的一面,我想更多原因,在于他有太多的话,想要倾诉。采访结束后,他陪我们走在人不多的县城街头,聊个没完。我说今天立冬,你可以回家了吧。他笑呵呵地说,这周不能回家了。
海岛的夜是寒冷的。他坚守着的这家书店散发的书香和咖啡香,却是暖暖的。
他特别明白这日复一日的守候的意义。
他守着海岛书店 也守着这座城的灯塔
岱山新华书店不大,尽管如此,看得出书店总经理高依军对这家书店是动了不少脑筋的。
他做了一系列“阅读让岱山更美好”的活动,推进岛上的全民阅读氛围。去年9月,他把名人敬一丹请到了岱山,办了场《那年那信》新书分享会。活动在岛上的反应很热烈。他说,作为书店,有机会就做些将社会效益最大化的事。
岱山新华书店的公号,不时地也会推送本土写作者的文字。比如某一日,推送的是岱山作者复达的关于岱山、关于海岛的第三本散文集《在岛上》。
“而今身处网络时代,虽然能在手机、在平板上去阅读那些‘送到面前’的文字,但我最在意的还是书店的文化韵涵弥漫的书香味,这才是值得细细品味,值得反复咀嚼的。”这是一位书店老读者的话。高依军说,像这样的读者的存在,才是我这些年坚守着岛上这书店,这灯塔的价值所在。
这家岛上新华书店的人气,自然无法跟舟山市里的新华书店相比。高依军觉得,无论每一天人多人少,书店是必须要存在的。
“你无法想象一个海岛县城的夜里,没有一家书店的灯光,不然怎么像话。”高依军说的,我完全赞同。
他是舟山人,原来是舟山新华书店的一名中层干部。差不多人生四十,到了岛上,负责这家县城的新华书店。
他是一个书店人,也是一个守灯人。不注意的话,可能会忽略那座不大的灯塔。但是,常常在高依军觉得有几分落寞的晚上,就有这样的对话飘了过来──
两个路过的年轻人,一个说:去其他的咖啡馆喝咖啡,还不如在这家书店里喝咖啡呢。
另一个说,是啊是啊,我去过,还是这家书店坐坐更有味道。
高依军听到了,我也听到了。他像个孩子般的笑了。
确实,书店不大,不豪华,却有用心的“暖意”。二楼的夹层,很贴心地给读者们备了一块“阅读的港湾”,特别安静舒适,像家一样。
岱山户籍人口18万人,去年新华书店的全面升级改造花了将近200万元人民币,高依军说:“我不知道猴年马月能收回。”但是他也坦然:“你来也好,不来也好,我的书店等你。守候你。”
一住就是12年 他的家就在办公室里面
高依军守着的书店,就像岱山的渔民守着的渔船。
书店打烊后,他邀我去他的“家”喝茶。原来他的家,就在书店楼上,也就是他的办公室。
他的书桌上,有很多岱山人写的书,他拿起一本《金维映传》,跟我说,这个岱山的普通海岛人家的女儿了不起,她是领导了盐民运动的女知识分子,参加过长征。金维映的故居,就在岱山县的高亭镇,是个美丽的小镇,以后有时间一定要去看看。
喝着茶,随意翻着跟当地文化有关的书,我感觉得到,12年呆下来,他在这里,已经有很多朋友了。
像个战士那样在这里驻守12年。他的心情或许是复杂的。生命中的12年,不短的历程。
我很好奇一个人怎么能12年的每周一到周五都住在办公室里,带着好奇,让他打开他的“家”给我看看,他还挺不好意思的。唉,我一看,办公室里面,就一张睡觉的床,简简单单,只能说,这是一个毫不讲究家庭氛围的人晚上歇脚的地方。
高依军说,刚开始真是孤独,我在岛上一个朋友也没有,现在是有很多朋友了。
但说起他的妻子,这男人就激动起来了,他觉得妻子对他的好,都无以回报,或许只有以后退休了,才能好好补偿她。有一年,妻子被车撞了,在医院里,硬是不让女儿告诉他,“那段时间书店里正在忙装修。第二周我回到家,眼泪就流下来了。”
海风是咸的,人到中年,高依军这汉子的心更柔软起来,他一想到妻子和女儿,也会流泪,会自责。他想着回去,又想着留下,日久天长,他越来越了解这里的人。
“岱山岛上的人,主要是渔民,出海一去几个月,回来了要放松放松,打牌打麻将娱乐一下,都是渔民正常的生活。你不能要求他们一回来,就跑来书店看书买书。”
阅读可以让岱山这海岛更美好,却是他坚信的。守出来的书香漫溢,润物细无声的,夹杂着海风的淡淡咸腥,别有一番动人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