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教育专业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
- 登载于 时评/专栏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院长 胡培安教授
- 全球胜任力的概念、內涵
1999年,《联合国未来胜任力报告》(United Nations Competencies for the Future)发布,提出了核心价值观,核心胜任力和管理胜任力三个维度的胜任力模型。2017年5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以下简称经合组织)发布阶段性工作报告《为了一个包容世界的全球胜任力》(Gl0bal Competence for an Inclusive World). 宣布从2018年起, 将全球胜任力首次纳入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 并设定了评估框架。2017年底,经合组织和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共同发布《国际学生能力评估测试(PISA) 全球胜任力框架》。
该框架对于知识、价值观、态度、技能四个维度对全球 胜任力做出明确定义:分析当地、全球和跨文化的问题,理解和欣赏他人的观点和世界观,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得体和有效的互动,以及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的能力。联合国将全球胜任力作为任职履职的能力标准,成为招聘和考核的主要指标。
文明冲突严重凸现跨文化理解、沟通的价值。加强跨文化沟通的三个关键词:文化自信、文化传播、文明互鉴。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內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讲清楚中华民族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华文化。
(二)、国际中文教育专业人才全球胜任力的四个表现。
。基于文化根性的中华文化体悟认知力
。 基于培根铸魂的中华文化情感认同力
。 基于文明互鉴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
。 基于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中华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