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经后异常出血 当心子宫内膜癌
- 登载于 保健123
(优活健康网记者/冯逸华报导)60多岁的张女士已停经10年,却在近半年出现不规则出血,刚开始时因为出血量少,而不以为意,近两个月出血量又增加,就医于柳营奇美医院妇产科后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所幸发现及时,病灶仅浅层侵犯子宫肌层,尚未出现转移,目前持续接受门诊追踪。医师指出,停经后异常出血或有血块,小心是子宫内膜癌警讯,应尽快就医。
柳营奇美医院妇产科医师廖建滕表示,在台湾女性常见癌症中,子宫颈癌因筛检与疫苗接种的普及,发生率已逐年下降;但随著饮食日益西化与环境污染加剧,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的发生率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廖建滕说明,卵巢癌除了透过常规超音波定期追踪外,目前仍缺乏其他能早期检测的方法;相较之下,子宫内膜癌则属于有机会在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的女性癌症,其中,停经后出现不正常阴道出血,就是最常见的早期警讯之一。
廖建滕指出,台湾女性平均停经年龄约在50岁左右,在真正进入停经前,通常会经历约1~3年甚至更长的过渡期。此阶段月经出血型态会出现变化,例如周期先缩短、之后逐渐拉长,或变得紊乱不规则,直到最后月经完全停止。
“停经的定义是最后一次月经后持续1年未再出现月经,自此之后便不会再有因月经引起的阴道出血。”但廖建滕提醒,有些女性误以为停经后突然出血是正常现象,因而忽视潜藏的癌症警讯。
事实上,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与卵巢癌的好发年龄,正与停经或接近停经的阶段重叠,若轻忽异常症状,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廖建滕强调,无论是在停经前、接近停经,或停经后出现不正常出血,都应谨慎面对并及早就医。
廖建滕进一步解释,阴道异常出血大致可分为源自子宫颈与子宫体两大类:
● 子宫颈:可能原因包括子宫颈息肉、癌前病变或子宫颈癌。
● 子宫体:出血则最令人担心子宫内膜癌,不过实际风险仅约十分之一,换句话说,9成以上的停经后出血并非癌症所致。
廖建滕说,停经后子宫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子宫内膜萎缩,这是因为进入更年期后,由于雌激素分泌不足,子宫内膜变得极度萎缩而脆弱,容易自发性破裂出血。其他常见原因还包括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骨盆腔感染,以及子宫内避孕器等。
廖建滕提到,子宫内膜息肉的成因尚不明确,但多属于良性病灶;至于子宫内膜癌,则好发于停经后女性,多数患者年龄介于45~59岁之间,其最主要的早期症状就是停经后出现阴道出血。
若停经后出现阴道出血,且超音波检查显示子宫内膜厚度超过4~5毫米,就需怀疑有子宫内膜增生或子宫内膜癌的可能,廖建滕建议,应进一步接受子宫内膜组织切片检查。此外,更年期后若仅单独使用雌激素(动情激素)而未合并补充黄体素,也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增生,进而引发出血症状。
廖建滕提醒,女性若出现停经后出血症状,虽然大多数为良性的子宫内膜病灶,但仍不可掉以轻心,由于子宫内膜增生与子宫内膜癌相关,子宫内膜组织切片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方式。呼吁停经后女性一旦出现出血症状,务必立即就医检查,在疾病初期及早发现并积极治疗与追踪。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