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Print this page

停经后仍不定期出血 医警:子宫内膜癌好发4类人

(优活健康网记者/冯逸华报导)60岁的吴女士因停经后仍不定期出血,在门诊追踪检查中,医师透过超音波检查发现其子宫内膜厚度异常增生,进行手术采样时发现子宫中有一块肉瘤,若不及时处理,很有可能病变为子宫内膜癌。因此,双方讨论后,决定以摘除子宫的方式以根除病灶。术后吴女士不再受异常出血困扰,生活品质大幅提升。

根据卫福部国健署最新资料显示,女性癌症“子宫体癌”发生人数挤下胰脏癌,成为台湾人前10大癌症排行第10名。台北慈济医院妇产部医师邵芷萱表示,子宫体癌又细分为恶性子宫肉瘤及子宫内膜癌,而其中子宫内膜癌比例占9成以上。

邵芷萱说明,子宫壁的外层到内层是由浆膜层、平滑肌肉层及内膜层等3层组织构成,当子宫最内层的内膜层长出恶性肿瘤,即为子宫内膜癌。“此癌好发于50岁前后停经的女性,以及肥胖、糖尿病、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者,其病因目前医学上并无确切说法,但是若内膜层接受到过多雌激素荷尔蒙刺激,就会大幅增加病变机率。”

邵芷萱指出,子宫内膜癌主要症状为不正常出血,但有些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且近年有年轻化的趋势,部分原因与饮食西化、环境荷尔蒙有关。她提醒,女性爱用的营养品如胶原蛋白、胎盘素等,也可能含有雌激素或是刺激成分,食用后易导致荷尔蒙过剩,进而造成内膜病变,甚至增加罹癌风险。因此,在补充营养品的同时,更需审慎留意成份来源。

邵芷萱提到,临床上尚缺乏类似子宫颈抹片的普及筛检方法,使得子宫内膜癌的诊断较为困难,目前多使用“子宫内膜抽吸术”或是“子宫内膜搔刮术”进行子宫内膜的采样,并将检体送至病理化验,再进一步评估:

·子宫内膜抽吸术:可于门诊进行,在不用麻醉的情形下,医师会将1支细管从受检者的阴道进入,并经由子宫颈进入子宫内,抽取少量子宫内膜组织。
·内膜搔刮术:须于手术室中进行,在受检者全身麻醉或是局部麻醉的状态下,医师会使用器具将子宫颈扩张至适当宽度,再将刮匙伸入子宫内刮取内膜组织,相较之下采集的范围会较全面。

邵芷萱进一步解释,临床上会依据内膜增生情况、病灶严重程度及病人临床状况如体力等决定采样方式。若经过病理检验确定为内膜癌,治疗则主要会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射治疗、化疗及标靶治疗等方式移除病灶。该病早期5年存活率可高达90%,晚期则大幅减半至30%以下,因此及早发现才能及早治疗。

邵芷萱呼吁,民众平时应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维持适当体重,避免肥胖,并采取健康饮食,如多摄取天然食材和原型食物,减少高油、高盐及人工添加剂的摄入。规律运动同样有助于控制体重和维持荷尔蒙平衡,建议更年期女性每年至少进行1次超音波检查,并对任何月经异常或停经后出血的症状保持警觉,可降低内膜癌的发生率,提升预后。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

Copyright.1997-2025 International Times Sdn Bhd. Kuching,Sarawak,Malaysia. Tel:(60-82)48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