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揭 “NG行为” 恐加剧落发

调查揭 “NG行为” 恐加剧落发

(优活健康网记者/冯逸华报导)年纪轻轻就疯狂掉发,小心落发变秃头!25岁赖先生从事发型设计师一职,却因有雄性秃家族遗传史,自己也遭遇落发问题;一开始靠自己的专业用发型掩饰,外出也会戴帽子,但时间一久,不仅发际线明显退后呈“M型化”,甚至被约会对象投以异样眼光,让他决定至生发诊所求诊,积极进行头皮育发疗程,透过植发及口服药物治疗,终于重回茂密毛发外观。

“落发问题有年轻化趋势,男女性都可能发生,最直接的冲击就是造成人际交友问题。”DCDC台北生发诊所外科专科主治医师杨立表示,根据最新“落发对两性交友影响”线上市调,搜集共600份有效问卷,对象包括20岁以上未婚女性、已经有或担心将来会有秃头及落发问题的男性,调查落发问题所造成的人际困扰。

调查显示,比起身材肥胖、不修边幅或穿衣风格不佳,有超过6成女性在交友时会在意约会对象有落发问题,好感度直线下降4成,甚至最怕对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因而采取渐行渐远、日后回避不见面等应对方式;若伴侣出现落发问题,约5成2女性会建议另一半积极解决,并愿意陪同求诊生发诊所或皮肤科。

对男性而言,调查也发现近8成男性认为落发会影响第一印象与个人魅力,担心自己因秃头而看起来显老,也有超过5成因此没自信,却不清楚该如何治疗。此外,约4成5男性会先使用生发水及戴帽子、假发来试图挽救,对此杨立提醒,这些方法并非长久之计,反而可能因此造成细菌性毛囊炎而导致落发加剧。

到底落发原因、类型有哪些?首盛诊所院长、皮肤专科医师简铭成表示,常见可分为下列4大类型:

● 雄性秃:基因有关,荷尔蒙敏感
● 女性掉发:内分泌失调、营养素不均衡
● 圆秃(鬼剃头)、休止期落发:疾病、压力、生活作息不佳等

简铭成指出,其中雄性秃的头皮毛囊中,含有过高浓度的二氢睾固酮(DHT),可能缩短头发毛囊生长期、延长休眠期,并使头皮毛囊渐进式萎缩,导致头发数量减少,掉落后就长不回来。

简铭成说明,现代人因压力大、熬夜、外食营养不均,导致落发出现年轻化趋势;以雄性秃来说,若不进行治疗,掉发情况将会持续恶化。“雄性秃盛行率随年龄上升,通常30岁约有30%、50岁已达半数、70岁甚至高达80%。当感到头发稀疏时,发量可能已减少50%以上,恐为时已晚。”呼吁有落发问题应及早治疗。

发拉俪美学植发暨皮肤科诊所医师蔡宗桦表示,男女性都可能会有落发问题,最好在早期就接受治疗,最佳治疗时机分别如下:

● 男性落发:秃发进程一般分为7期,初期容易被忽略,在3~5期前仍有多元治疗方法,若拖到6~7期头皮上方全秃,恐无健康毛囊可使用。
● 女性落发:秃发进程分3期,在第2期或中度落发前仍可挽救,若等到第3期重度落发、前秃状态,恐治疗成效不彰。

蔡宗桦以自身遭遇落发问题的经验来举例说明,因具有家族遗传史,早期就开始使用口服药物进行控制,即将迈入50岁时,发现前额有些许后退、发质变细等落发初期症状 ,便在第1、2早期雄性秃时就接受植发手术,后续仍搭配口服药物持续维护发量。

蔡宗桦建议,有家族遗传史、过度偏食、节食、压力大、作息不正常、抽烟、过度饮酒等高风险族群,应及早注意落发问题。目前育发疗程选择多元,包含透过药物抑制DHT生成的机转来改善雄性秃,或是植发手术等,都可降低潜在毛发掉落风险,维护头皮毛发生长;早期治疗有高达70~80%的机率,让顶上风光重现生机。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

Last modified onWednesday, 21 August 2024 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