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糖尿病患者忧郁症风险更高 恐因大脑灰质变少
- 登载于 保健123
(优活健康网记者/冯逸华报导)糖尿病可能增加忧郁症风险?在台湾,平均每10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根据国健署统计,去年就医人数更超过256万人,糖尿病更居2022年台人十大死因第6位。而最新研究发现,血糖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伤害,也连带地影响了忧郁症的风险,研究更指出,这代表只要稳定控制血糖,就对预防及降低老年忧郁症风险有所助益。
根据2023年6月发布于《全球转型》(Global Transitions)期刊的糖尿病与忧郁症相关性研究指出,大脑灰质体积的减少,可能在血糖与忧郁症之间的关系起了间接相关性,若可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尤其是针对年长者,可以对大脑健康产生正面影响,并可能降低忧郁症的罹患风险。
该研究分析2006~2010年间,英国超过3.3万名年龄介于40~69岁参与者的前瞻性世代资料,并以60岁为基准,分为两组。研究团队检验受试者大脑内的灰质体质(GMV),在糖化血色素(HbA1c)与忧郁症间的相关性起了中介作用。
研究结果发现,糖化血色素数值的升高与其灰质体积的减少,和忧郁症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若灰质体积较少,且为糖尿病前期的受试者,比起糖尿病患者或非糖尿病患者,与忧郁症的关系更加显著;同时,60岁以上的高龄长者,也比60岁以下的受试者更为显著。
对此,台湾老年学暨老年医学会理事长、台北仁济医院总院长李龙腾说明,糖尿病与忧郁间的关联性一直都有学者探讨两者的因果关系,以忧郁症来说,导致的原因可能是基因遗传、生活压力或内在因素等,血糖高或低也会增加罹患的风险;而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者,得忧郁症的机率较高,但他提醒,两种疾病间的因果仍需更多的研究探讨。
李龙腾指出,糖尿病患者在控糖上除了按时服药外,饮食也需作调整,可减少每天摄取的热量,像少吃碳水化合物,多摄取蛋白质或富含纤维的蔬果等食物,同时尽量维持规律生活,固定时间就寝起床,和亲朋好友保持互动,更重要的是养成运动的习惯,不仅降低血糖也能纾压带来好心情,同时培养一两个感兴趣的嗜好,为自己找些娱乐。
董氏基金会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叶雅馨表示,人在血糖不足时,情绪控制变弱、会易怒或焦躁,上述这份研究结果,更是提醒了血糖控制的重要,特别是大脑灰质体积的影响,当糖尿病前期病变患者摄取过多碳水化合物,影响更显著。
叶雅馨建议,最积极的处理方式就是从控制碳水化合物,如面包、米饭类等精致淀粉的减少摄取开始著手,可降低因血糖引起的相关病变及忧郁症的发生率。
叶雅馨表示,糖尿病患者应尽量养成规律作息,因经常晚睡、睡不好而失眠,容易半夜肚子饿想进食,影响控糖状况;且血糖偏高时,大脑会受影响,不只情绪、认知能力、记忆力等,也可能增加罹患忧郁症、失智症的风险。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