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甲状腺疾病 吃鱼喝奶补碘胜紫菜
- 登载于 保健123
上班族工作繁忙,频繁外出用膳及常吃快餐,容易因食物营养不均出现缺碘质问题,不少人会吃即食紫菜“补碘”,以预防甲状腺疾病。英国一项小规模研究比较透过进食紫菜、白色鱼类及饮牛奶,分析碘质摄取情况,结果发现原来日常吃鱼及喝奶比食紫菜吸收较多碘,推翻坊间一直认为吃紫菜可吸收丰富碘的讲法,估计与紫菜多纤维难吸收有关。营养师指海鲜、鸡蛋、乳酪等日常食物都含碘,建议市民透过均衡饮食吸收碘质。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邀请12人参与研究,参加者在不同日子分别进食紫菜、白色鱼类及饮奶,透过36小时尿液测试评估从饮食吸收碘的情况。评估标准为尿液样本验出的碘越多,代表身体吸收越多。
结果发现,参加者吃鱼或喝奶12小时后,尿液样本验出的碘含量占有关食物的含碘量约五成;再过24小时后,验出参加者共排出九成碘,反映身体吸收了大部份碘,再经尿液排出。而当进食紫菜12小时,身体只能排出其中三成碘,就算到最后都只排出五成,显示身体没有完全吸收紫菜的碘质。分析认为,虽然研究使用的三种食物含碘量相同,但身体吸收程度有异。紫菜一向被视为吸收碘的主要食物,但因含纤维及属凝胶状较难分解,故影响吸收。研究人员相信除紫菜外,也应在其他食物包括奶类、鱼类吸收碘维持健康。
营养师指,日常饮食有很多食物都含碘,当中较丰富的包括白色鱼肉如鳕鱼、比目鱼、鮟鱇鱼;奶及奶制品包括低脂乳酪、低脂奶等;虾及鸡蛋等都含碘。惟都市人普遍有饮食失衡问题,不少人怕喝奶会出现肚泻或胃气胀等肠胃不适,或怕吃海鲜敏感而妨碍了碘的吸收。奶和乳酪的碘丰富,建议平日较少喝奶者不妨从餐后喝小量暖奶做起,逐渐增加份量,让身体增加消化乳糖的酵素以助适应,减少不适。至于是否对海鲜敏感,建议市民先谘询医生意见,可进行敏感测试,不宜自行判断及过度戒口。
研究发现吃鱼和喝奶比食紫菜能吸收到更多碘质,不同来源的紫菜碘含量差异大,一克紫菜的碘含量可介乎16至2,984微克,但市民难以分辨,加上市面部份即食紫菜产品油份及盐份较高,想吃得健康,自行煲海藻汤更佳。日常应透过均衡饮食,进食以上不同食物吸收碘质。
碘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成人摄取足够的碘质,可帮助维持正常的甲状腺功能及调节新陈代谢,一旦甲状腺分泌失衡,可导致功能失调,引致甲状腺肿大或相关疾病,市民进食一份简单的早餐已可轻易吸收足够碘质。
根据美国每日营养素摄取量建议,一般成人每日碘摄取量应为150微克,换言之早餐时饮一杯低脂奶(含56微克碘)、吃一只烚蛋(含24微克碘)、两片添加了碘的面包(含45微克碘),午餐或晚餐吃三安士鳕鱼(含99微克碘),合共可摄取224微克碘,已足够每日目标。其他饮食组合包括早餐吃一份芝士吞拿鱼三文治,午餐或晚餐食虾或夜晚饮一杯奶。
对胎儿及儿童来说,碘有助骨骼及中枢神经发展。幼儿可透过添加了碘的奶粉或母乳摄取,一旦碘不足,可妨碍儿童智力发展,甚至有发展迟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