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Print this page

抗拒戴助听器不矫正 严重恐大脑退化

(优活健康网记者黄苡安/综合报导)64岁的徐先生重听情况已有10年之久,虽曾使用助听器,但效果不佳,经常因为杂音听不清楚,而未每天佩戴,仅在需要时才使用,以致语音辨识能力渐差,必须看人嘴型猜测意思,工作与生活非常不便,而到耳鼻喉科求诊,医师评估其听力,并协助选配适合的助听器,增加每日佩戴时间,几个月下来,徐先生已能轻松与人沟通,生活品质大幅改善。

台北慈济医院耳鼻喉科医师黄韵诚指出,全台65岁以上年长者,每10人就有1至4人有听力受损情形。当人体无法由听觉接收声音或理解声音内容,影响社交与沟通时就是听力障碍。一般而言,可听到25以内分贝者属正常听力范围,此范围外可分成25-40分贝的轻度听力障碍、40-55分贝的中度听力障碍、55-70分贝的中重度听力障碍、70-90分贝的重度听力障碍、90分贝以上则为极重度听力障碍。

造成听力障碍的原因繁多,65岁以前听力退化者多数为基因遗传,65岁以后则有3成患者是早期慢性中耳炎未妥善治疗,造成耳膜破洞后,长期下来因脏污影响内耳神经所导致;部分患者才是因慢性退化与环境、噪音、疾病等因素造成听力受损。黄韵诚医师表示,最适合戴助听器的族群为中度听力障碍者,但多数患者在听力受损之初不以为意,认为是老化自然现象,未即时佩戴,而错失黄金矫正期,一旦严重到重度听障时再佩戴,即使听到声音,患者也可能因大脑长久未接收声音刺激而退化,丧失语言辨识能力,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当声音经由外耳道、耳膜、三小听骨、镫骨时会被逐渐放大,最后透过耳蜗内淋巴液的震动使听觉毛细胞摆动,产生神经冲动,大脑就能接收到外界讯息,解读声音。而助听器好比微小型扩声设备,能将声音依据听力障碍者的情况做不同程度的放大,再透过上述听觉传导系统送至大脑。但许多民众有“戴助听器会越戴越不清楚”的错误认知,黄韵诚医师表示,此种情况多为助听器选配错误所导致,每个人耳道的长短宽窄不一,因此同一款型助听器不适用每位患者,若助听器无法与耳朵密合,将导致声波形成乱流,成为嘈杂声响来源。

黄韵诚医师提醒,戴助听器前应由耳鼻喉科医师评估听力状况及语言辨识能力,再由听力师协助选配适合自己的助听器,切勿随意购买便宜商品,以免造成反效果。此外,民众应减少长时间戴耳机与长时间处于高分贝环境,若有听力退化情形务必把握黄金时期及早就医。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

Copyright.1997-2025 International Times Sdn Bhd. Kuching,Sarawak,Malaysia. Tel:(60-82)48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