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系统罢工恐致死 三大前兆要注意

(优活健康网记者张桂榕/综合报导)一位35岁刘先生常出现疲倦、贫血症状,以为自己只是工作劳累而不以为意,不料一个月前突然昏倒送医,经骨髓检查确诊为“骨髓分化不良症候群”。由于其症状不易察觉,以及有些病人会抗拒抽骨髓的检查,因此常延误治疗。就连知名作家、媒体工作者汪笨湖也因此疾病病逝,享寿65岁。

大千综合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黄明立表示,“骨髓分化不良症候群”是因染色体老化或突变,骨髓造血系统无法制造有品质的血球(血球无法正常生长、分化、成熟),而出现周边血球不足的现象。如果干细胞的基因持续突变,不成熟的芽细胞将持续增加,最后有20~40%的病人会转化成急性白血病,故以往也称之为白血病前期。早期的症状轻微,如:贫血、虚弱、倦怠感等,常不易察觉,且不少民众会自行补充铁剂或叶酸,反而延误诊断。若长期未接受治疗,有2-3成的机会恶化成血癌,甚至有病人尚未恶化就因败血症而离世。

目前治疗方式有三种:

1)支持性照护:给予适当输血,避免贫血造成体力衰退或血小板下降出血。若因白血球过低而引发感染时,需用抗生素治疗以免败血症危及生命。

2)低强度治疗:给予去甲基化药物治疗。

3)高强度治疗:高剂量化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

黄明立主任表示,目前卫福部及健保署已核准皮下注射的甲基化药物,不少病人接受治疗后有明显的改善,也提高生活品质。“骨髓分化不良症候群”初期不明显,但若出现前述的症状千万别轻忽,务必及早就医并配合相关检查,才能给予适当的治疗,降低造血罢工的冲击。

4)控制慢性病: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等慢性病是脑中风的危险因子。如果大家有相关疾病,记得定期看诊,并且持续服药,控制病情。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