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拉又血便误痔疮 竟是溃疡性直肠炎
- 登载于 保健123
(优活健康网记者张桂榕/综合报导)若排便次数改变,持续增加、便血,小心罹患溃疡性直肠炎!47岁庄女士,因持续解血便,并伴有腹泻、偶而便秘、下腹疼痛,发现直肠部份黏膜红肿发炎,并有多处溃疡及黄色分泌物,配合临床症状确认为“溃疡性直肠炎”,经口服药与塞剂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
大便习惯改变,如排便次数变多、带血、腹泻、大便解不干净、出血的颜色较暗(痔疮出血颜色较鲜红)…等,因为这些症状容易与痔疮、克隆氏症、伪膜性大肠炎等疾病症状相似,需追踪诊断才能加以监别。除了患者病史及粪便检查外,会透过直肠大肠镜检查有无黏膜发炎及出血反应,以及病理切片显示是否为非特异性发炎反应来诊断。
陈一毅医师表示,治疗“溃疡性直肠炎”以药物为主,给予症状治疗药物如止泻、抗发炎反应之塞剂、洗肠液、皮质类固醇等,若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并发症、癌症病变则以外科手术治疗。
台南市立医院肝胆肠胃科陈一毅医师表示,溃疡性大肠炎属于非特异性发炎性肠炎的一种,好发于40~60岁的中年人,男女比为1.6:1,台湾的发生率虽低于欧美,但是最近十年每年发生率明显增加,其中溃疡性直肠炎占溃疡性大肠炎中的20~55%,有10%的患者在5年内会逐渐向上延伸为溃疡性大肠炎。
溃疡性直肠炎好发的原因并不特定,相关研究指出可能是环境、免疫机能、肠胃菌落及遗传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由于致病机转不明确,疾病治疗缓解后仍有复发的可能。此外,溃疡性直肠炎虽比溃疡性大肠炎产生恶性病变的机率低,但仍无法排除有恶化的可能,需于门诊长期追踪。
溃疡性直肠炎常因为肛门出血的症状,被误以为是痔疮而易被轻乎,加上饮食西化,油炸重口味食物,与熬夜生活习惯不佳等,肠道的问题容易随之而来,当出现频便、腹泻、便血的症状时,应寻专科医师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