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逾百小心隐疾 长期加重心脏负荷可致衰竭
- 登载于 保健123
整天觉得心“噗噗跳”,甚至心跳得太厉害,小心是心跳过快表现。心脏科医生表示,经常有病人因心跳问题求诊,原来情绪紧张焦虑、早搏、心房颤动、心脏衰竭或患其他疾病,都可引起心跳快,建议市民持续感受到心跳,或伴随心翳、气喘等问题都应尽快求医。
心脏科专科医生梁达智表示,正常人的静止心跳率即坐下或躺下休息时,应为每分钟60至100下,属有规律跳动,一般不会感受到自己的心跳。有定期运动的人,心跳多数偏慢,因为心脏泵血的功能比日常少做运动的人好,自主神经也相对没这么容易受刺激,故他们的心跳在静止时可以每分钟50至60下,长跑人士更可低至每分钟30下至40下。
当静止心跳率超过每分钟100下,医学上便是心跳过快。梁指,可与几个情况有关,包括情绪太紧张、焦虑或受惊,又或是摄取过量咖啡因或酒精如饮太多咖啡、浓茶。有些药物可刺激心跳快如哮喘药,只要避开上述因素如放松心情、少饮咖啡,心跳便可回复正常。刚做完运动,或患感冒、发烧,都可令心跳变快。病人通常指感受到自己的心跳,觉得心噗噗跳、心跳到离一离那样,或指心跳感觉像玩过山车或海盗船时一样。
近年流行接受体检或使用智能手表发现自己心跳快,梁称,一般会心电图检查了解心跳、心脏超声波评估心脏功能及结构,及验血排除患上其他病,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病”)、贫血等都可致心跳快。
可引起心跳快的心脏问题众多,长者方面,包括心脏衰弱或心房颤动,例如患上冠心病、心瓣退化引致心脏衰弱,令心跳加快。年轻人都可能有心跳快困扰,例如早搏,即心脏过早收缩,或患上“阵发性室上性心搏过速”,即心脏多了一条传导电路,一般正常只得一条,令心跳加快,静止心跳率可每分钟150下或以上,有些患者早于10多岁时病发。
梁称,临床上每月大约有20宗因心跳快求诊的个案,心房颤动占四成、其他心律问题及非心脏性的问题例如甲亢或贫血各占两成,余下包括早搏及情绪问题。曾有50多岁男士因气喘、脚肿等症状求医,检查证实为心脏衰竭,心脏功能只及常人一半,原来他病发前持续两周有心跳快的症状,惟最初忽略,求诊时每分钟心跳高达130至150下,估计病人因心房颤动引致心跳快,长期加重心脏负荷,致最终心脏衰竭,病人接受包括电击电流治疗后,心跳回复正常,其他症状也获改善。若持续感受到自己的心跳,情况与做运动、情绪紧张或焦虑无关,应考虑求医。如同时伴随气喘、心翳等问题,或静止心跳率每分钟多于150下,更属警号要尽快求医。
以下为预防心跳快贴士:
·寻找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和控制情绪
·保持充足睡眠及作息要定时
·运动习惯有助心跳正常,预防自主神经失调
·避免烟酒
·心跳快人士不宜摄取过量咖啡因,如要避免饮太多咖啡或浓茶
另一方面,有人说心跳快慢可预测寿命?在哺乳类动物上,确有心跳越慢便越长寿的现象。以老鼠为例,每分钟心跳为300至600下,寿命大概只有2年。鲸鱼、大象等巨型动物则为每分钟心跳20至30下,可有长达30岁至40岁寿命,在动物界来说,算是比较长命。原来动物越细小,新陈代谢及心跳会越快,寿命也相对较短。
心脏科专科医生梁达智表示,目前未有临床研究能证实人类的心跳越慢便越长命,但对于有心脏衰竭、冠心病或心房颤动的病人来说,若能有效控制心跳问题,包括处方减慢心跳的药物、配合适当的运动习惯,从而减轻心脏的负荷,则有机会令他们的寿命延长,至于正常人是否心跳慢点就好点呢?每分钟跳90下又是否会比跳60下的人短命点,要视乎心脏是否健康,难以一概而言作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