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Print this page

夏日戏水要注意 干性溺水恐致命

(优活健康网记者张桂榕/综合报导)天气愈来愈热,玩水是常见的消暑方式。家长一定要特别注意小孩玩水的安全!有一种明明离开游泳池时没事,但回到家后却突然发作,的危险叫“干性溺水”,有办法预防吗?溺水时恐怕不像节目剧情般大声呼救的情境,所以多一分留心,可避免憾事发生。

“干性”、“湿性”、“二次溺水”的差异:

1)湿性溺水:也就是水跑进肺部,是常见的溺水状况。

2)干性溺水:指的是游泳者呛水后24小时至48小时,由于受到强烈的惊吓刺激,引起反射性的喉头痉挛,让气管关闭不能呼吸,造成缺氧性窒息。小孩在游泳时只要呛入“少量”的水,都可能有干溺水的危险。

3)二次溺水:也称为“次发性溺水”、“迟发性溺水”,是水进入肺部,导致发炎或肿胀,使体内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发生困难,离开水后才发生的溺死。

溺水过程并不像电视上演的那样大力拍水、大声呼救,在溺水时人们会急著把头伸出水面,若吸进水让声带进水,变得无法发声,所以通常溺水大多无声无息,即使一旁有人也难以注意到溺水事件正在眼前进行中。会注意到有人溺水时,通常是溺水的人已失去无意识在载浮载沉了。

溺水者的征兆:

·不断试著把头往后仰
·眼睛看起来很惊恐
·眼神呆滞空洞
·眼睛紧闭
·身体呈现垂直且没有腿部动作
·像在攀爬看不见的楼梯
·嘴巴张开水面平行
·过度换气或喘息

干性溺水有哪些症状?

·持续且剧烈的咳嗽
·胸口疼痛、肺痉挛
·呼吸困难或换气过度
·明显的疲劳、意识改变
·嘴唇发紫
·呕吐肚子痛
·因缺氧而昏睡

预防溺水6大重点:

每到夏季,溺水事件总会出现,但其实只要离开2分钟没看到小孩,小孩就有可能出事,因此有几项重点要注意,可预防溺事件的发生:

1)不管是游泳池、海边、浴室,都不能让孩子离开自己(照护者)的视线范围,就算只是几秒钟几分钟都不可以。

2)若送小孩去游泳池学游泳,必须严禁小孩在玩闹中把同学的头压到水里。

3)别让小孩在没有任何大人在场的状况下,独自去玩水。

4)在天然的河流、湖水环境里游泳,必须知道水深与水流状况,勿贸然下水。

5)从事香蕉船、风帆、拖曳伞、朔溪等水上活动,务必穿好救生衣。

6)勿酒后玩水!

仅是跌入一个水坑都可能引起呛水。如果玩水时溺水呛水,最好还是立刻到医院,并考虑留院观察72小时,以防次发性溺水发生。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

Copyright.1997-2025 International Times Sdn Bhd. Kuching,Sarawak,Malaysia. Tel:(60-82)48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