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性皮肤炎好痒 四步骤急救干痒肌

(优活健康网记者张桂榕/综合报导)异位性皮肤炎是一个慢性、覆发性、高度搔痒的皮肤发炎疾病。发作时皮肤又干又痒,让不少人深受困扰,据台湾皮肤科医学会统计,台湾有超过200万人是异位性皮肤炎患者,其中大约 60%的患者在1岁之前就出现症状,85%在5岁之前就会发病,生活品质大受影响。根据研究分析,基因以及环境有很大的关联。

异位性皮肤炎是因为皮肤屏障异常,本身聚丝蛋白基因产生突变,导致稳固角质功能的丝聚蛋白异常,使角质层屏障功能缺损,所以皮肤的完整性丧失,水分容易流失,保湿度降低,进而让过敏原容易趁虚而入;在成人则是因为年纪增加皮肤老化,皮肤保水能力下降,所以保湿的重要性在异位性皮肤炎的患者身上尤显重要。生于过敏家庭的婴幼儿罹患异位性皮肤炎的机率高,约有6成会在1岁前发病,高达8成5的机率会在5岁前发病。

造成异位性皮肤炎恶化的8大因子:

1)温度变化、流汗。

2)环境湿度降低。

3)洗澡次数太多或过度清洗。

4)和刺激性物质接触,如清洁剂等。

5)过敏性接触性皮肤炎,如对香精、金属合金、染剂等。

6)空气中的过敏原,如尘螨。

7)食物:例如带壳海鲜类、牛奶、食物中的防腐剂等。

8)情绪与压力:例如小朋友的父母将离婚,或是每次要上学之前,皮肤炎就搔痒的更严重等。

异位性皮肤炎严重时病患会感到皮肤干燥、奇痒无比,可透过“湿敷疗法”护理,缓解皮肤不适。“湿敷疗法”可分为“浸、涂、湿、干”4步骤。

1)用温水(36-38℃,比体温略高即可)泡澡10分钟,

2)依医师指示涂上建议的保湿产品与药膏,

3)接著取两块医用束缚带,将其中一块医用束缚带先浸湿,轻微拧干后包扎于患部,

4)最后再包上另外一块未浸湿的医用束缚带。

包扎敷料一次可敷2至4小时,严重时可以上、下午各敷一次,或是睡前敷到早上睡醒再拆掉。

异位性皮肤炎的日常照护:

1)保湿乳液:异位性皮肤炎患者须加强保湿,依不同肤质和季节选择适合自己的保湿产品,记得选用不含香精、防腐剂或乳化剂的产品,若是症状严重者则建议选用异位性皮肤炎专用的保湿产品,另外除了在干燥的冬季使用保湿乳液,在夏天也应做好保湿工作。

2)衣物材质:尽量穿著纯棉衣物,床单、枕头套、毛巾,避免粗糙、太紧的衣物,以免摩擦刺激皮肤,也要常常清洗,晾晒在阳光下。

3)饮食限制:少吃牛奶、蛋、海鲜、腌、熏、罐头等加工食物,另外,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会导致搔痒、刺激流汗,应避免食用。

4)避免大量流汗:汗水积在皮肤上容易出现刺激发痒的情况,使皮肤炎恶化,若大量流汗时应尽快用清水洗掉,可用清水或异位性皮肤炎专用的沐浴用品进行清洁。

5)周遭环境:切勿摆放绒毛玩具或是铺地毯,灰尘和尘螨是常见的过敏原,因此家中不要铺地毯尽量减少家中灰尘,避免尘螨增生诱发过敏性鼻炎、皮肤炎、气喘发作,也不要养宠物。

6)情绪和压力:情绪和压力也会影响孩子搔抓的习惯,需随时留意纾解患者的压力和情绪。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