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闷塞胀痛 恼人的耳咽管功能障碍

耳朵闷塞胀痛 恼人的耳咽管功能障碍

(优活健康网记者林奂妤/综合报导)24岁的吴小姐本身有过敏性鼻炎,曾接受过鼻中膈鼻道成型手术。近2年反覆左耳闷塞胀痛,说话时会听见自己的声音在耳内回响,有时甚至出现耳鸣。这种情形在她登山、搭飞机时更明显,拼命吞口水或打呵欠也没效,往往持续2、3天才稍微缓解。

耳镜检查发现左耳耳膜完整但稍微塌陷,听力正常,中耳鼓室图呈现左耳负压。鼻咽内视镜发现病患的左耳耳咽管开口因长期过敏而有黏膜水肿狭窄情形,建议她接受耳咽管气球扩张手术。术后1个月,吴小姐表示长期闷塞的左耳终于有通畅的感觉,搭飞机也不害怕耳朵又塞住。

郭综合医院耳鼻喉科医师李苡潞说明,耳咽管是连结中耳腔跟鼻咽腔的一座桥梁,主要功能为调节中耳气压,保护中耳不受细菌入侵,并可引流中耳分泌物。其开口位于鼻咽侧壁,吞咽或打呵欠动作会牵引耳咽管的肌肉,进而打开耳咽管来调节压力。当在高海拔山上或搭飞机时气压骤降,耳咽管来不及作出反应,此时需要吞口水或捏住鼻子吹气,缓解耳朵闷塞的不适感。

当鼻咽因感冒、鼻窦炎、鼻过敏、胃食道逆流、放射线治疗等因素使分泌物增加,或鼻咽肿瘤压迫时,往往会使得耳咽管阻塞而失去正常调节功能,此时称为“耳咽管功能障碍”。症状包括耳内有闷塞胀痛、压力感,听力也变模糊,甚至产生耳鸣。若不及时处理,耳内持续处于负压状态,可能使耳膜塌陷,出现传导性听障,甚至演变成中耳炎或中耳积水,长期更可能衍生胆脂瘤这种侵蚀性疾病。

临床上怀疑有耳咽管功能障碍时,需接受耳镜、听力检查、鼓室图、鼻咽内视镜等检查,确诊则需排除中耳疾病、鼻窦炎或鼻咽肿瘤等因素。治疗方式包括药物、通气治疗及手术。

常用药物包括抗组织胺、血管收缩剂、鼻喷剂,甚至肌肉松弛剂,但效果因人而异。若药物及通气治疗效果不彰时,可考虑在耳膜切开一个小洞放置中耳通气管,然而对于慢性且严重患者,长期或反覆置放通气管,可能会有5至10%耳膜穿孔的风险,且当通气管脱落时,耳闷的感觉往往还是存在。

近年来由于医疗进步,透过微创的内视镜手术,外科医师可在侵入性最小的状况下深入患者体内治疗。“耳咽管气球扩张成型手术”,透过内视镜导引,将细小气球从鼻咽伸入耳咽管的狭窄部分进行扩张,恢复通畅。

耳咽管气球扩张成型手术针对阻塞部位对症下药,术后外观无伤口、恢复快、疼痛少,免除耳膜穿孔或因耳朵进水造成感染的风险。李苡潞医师建议民众可透过“耳咽管功能障碍量表”进行自我检测,若怀疑耳咽管功能异常,务必求治耳鼻喉科做进一步检查,以免小病变大病,得不偿失。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