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腰痛当心脊椎滑脱 医揪2部位:恐引起坐骨神经痛
- 登载于 保健123
(优活健康网记者/王韵雅报导)68岁的张先生退休前长期久坐,年轻时有腰酸背痛,靠推拿与止痛药缓解。退休后半年内腰痛加剧,右侧臀部、大腿及小腿外侧出现麻痛,甚至脚踝无力、走路一拐一拐。检查确诊为第4、5腰椎退化性滑脱并压迫神经,导致椎管与神经孔狭窄。由于病情严重,医师建议进行内视镜减压融合手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第2天即可下床行走,疼痛明显减轻。
汐止国泰综合医院骨科主任暨刘哲玮指出,“退化性脊椎滑脱”是常见于中老年人的脊椎问题,指的是由于年龄增长导致脊椎结构退化,椎骨出现不正常的滑动移位。
随著年龄增长,脊椎骨头之间的椎间盘软骨会逐渐磨损、变薄,韧带和关节也会松弛,让原本紧密排列的椎骨变得不稳定。女性因停经后骨质流失,更容易发生此退化性改变,所以50岁以上女性发生脊椎滑脱的机率较男性高。
刘哲玮说明,滑脱最常见于腰椎(如第4、5节腰椎)承受压力最大的部位,也可能发生在颈椎;如果滑脱的椎骨压迫到附近的神经,还可能引起坐骨神经痛。总之,退化性脊椎滑脱常让中老年人受到腰酸背痛和腿部麻痛的困扰,一旦症状加剧就需要及时就医评估。
退化性脊椎滑脱该如何治疗?刘哲玮指出,轻微的脊椎滑脱,医师通常会先以保守治疗观察,包括休息、配戴支撑背架、物理治疗(复健运动)和药物止痛消炎等,以减轻症状。然而,若经过数周至数月保守治疗无效,疼痛持续加重,出现明显神经压迫症状,医师可能会建议手术治疗。
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减压和固定,一方面解除神经压迫的来源,另一方面稳定滑脱的椎骨,预防再度移位。现在的医疗进步,很常采用微创方式来完成这些目标,包括“脊椎内视镜减压手术”、“椎间融合与椎弓钉固定”等技术。
1. 脊椎内视镜减压
这是一种利用内视镜的微创手术。医师只需在背部开一个约0.5~1公分的小伤口,放入细长的内视镜和特殊器械,直接到达椎管内部病灶。透过高清摄影画面,医师可以清楚看到神经周围被压迫的组织,并精准移除这些压迫物以释放神经。
内视镜手术的伤口极小,对周围健康肌肉组织的破坏少,感染机率也较低。由于视野清晰、神经辨识容易,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风险较低。临床经验显示,内视镜减压术后疼痛通常能立即改善,多数患者可在手术隔天,甚至当天就下床活动。
2. 椎间融合与椎弓钉固定
当椎骨滑脱造成脊椎明显不稳定时,医师会同时进行“椎间融合固定手术”以加强稳定性。椎间融合是将两节不稳定的椎骨固定,使其逐渐长成一整块骨头。医师会在椎骨间放入小型支架恢复高度,并填入自体或人工骨促进骨融合;同时于相邻椎骨锁入椎弓根螺钉(骨钉),以固定杆连接加压,如同在脊椎内建支架,稳定滑脱的椎骨。
此手术只需几个约1.5公分的小切口,即可精准完成固定。手术时间、失血量与疼痛皆显著减少,许多病人隔天即可下床,术后2天就能出院。
刘哲玮医师表示,手术只是治疗的一部分,复健与自我照护才是恢复的关键。患者应依医嘱穿戴背架,并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与正确姿势,以维持脊椎稳定。此外,透过规律复健训练,能帮助患者更快重拾行动力。
背架穿戴
● 下床前务必穿上背架,勿未穿支架行走。
● 一般建议穿约3个月,依医师指示调整。
日常姿势小技巧
● 避免弯腰驼背,弯膝代替弯腰。
● 避免提重物,初期勿超过5~8公斤,3个月内不超过10公斤。
● 坐有靠背的椅子、穿防滑鞋、上下床使用侧躺方式。
术后1~4周复健时程建议
● 第1周:以卧床休养为主,可短暂下床走动。
● 第2周:渐进增加日常活动,避免久坐久站。
● 第3周:可处理简单家事与文书工作,避免泡澡。
● 第4周:恢复轻度户外活动,但仍避免剧烈运动与弯腰提重。
刘哲玮医师呼吁,每个人的恢复速度不同,但只要配合医疗团队,并养成正确的复健与生活习惯,就有机会重返健康生活。退化性脊椎滑脱并不可怕,只要及早治疗并持续照护,就能守护好脊椎健康,远离疼痛困扰。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