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软骨缺损恶化成关节退化 4大症状应尽早就医
- 登载于 保健123
(优活健康网记者/杨瑞秋报导)“膝盖痛”不只是长辈们的问题!许多年轻人因为运动伤害、工作负荷或外伤,也可能造成关节软骨受损,甚至连日常生活的动作都变成折磨。过去一旦软骨受损,可能最终需要换人工关节。如今,随著再生医学的进步,近年出现“一次性微创软骨修复手术”,帮助患者修复受损软骨、恢复正常行动力。
关节软骨层受损,是连同下方骨头一同受损,常见于运动伤害或长期磨损。由于软骨本身没有血管,一旦受损便难以自行修复。
台南市安南医院骨科医师方启荣指出,过去软骨修复方式包括微骨折、钻孔手术、自体软骨马赛克镶嵌术、自体软骨细胞培养移植及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等。这些传统治疗方法虽可缓解症状,但仍存在修复组织品质不佳、手术创伤大、恢复期长及需多次手术等缺点。
一名年仅30岁的女性患者,膝盖长期疼痛,不仅无法跑步、运动,甚至连日常生活中,像是上下楼梯、蹲下、久站等动作都难以负荷。尽管尝试过物理治疗与护具支撑,疼痛不适依然未能改善。方启荣经检查与影像学评估后发现,患者的问题并非一般的关节退化,而是膝关节骨软骨缺损。若不治疗,长期下来可能导致关节退化,甚至需要置换人工关节。
方启荣表示,随著再生医学与生物材料技术发展,近年出现“一次性微创软骨修复手术”。利用单次的关节镜手术,在受损区域同步完成清创与修补,并透过特殊载体与酵素作用,促进关节内软骨自行再生。手术仅需微小切口,降低感染风险与术后疼痛,同时缩短恢复期。
方启荣分享,该名患者在接受一次性微创软骨修复手术后,恢复状况良好。术后经短期复健与渐进式活动训练,3个月即可无痛行走,半年内恢复正常生活与运动能力。此外,术后两年的影像追踪显示软骨组织在缺损部位已再生并覆盖良好,临床上不仅疼痛消失,关节稳定度与活动度也大幅改善。不过,方启荣也提醒,是否适合进行一次性软骨修复手术仍须依病灶大小、位置与患者年龄等条件综合评估。
方启荣进一步提醒,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是关键。膝盖疼痛不仅发生在年长者,年轻族群若因运动、工作负荷导致软骨受损,也应提高警觉。若出现以下情形,建议尽早就医检查,避免软骨缺损恶化成关节退化:
● 膝盖持续疼痛或肿胀
● 蹲下、上下楼梯困难
● 膝盖出现“卡卡声”或卡住感
● 膝部外伤后久未改善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