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Print this page

预防肌少症阻力训练是关键 简单4招运动在家就能做

(优活健康网记者/冯逸华报导)“最近走路变得愈来愈慢,连提菜篮都觉得吃力,是不是年纪大了就会这样?”这是门诊中长辈常见的疑问。物理治疗师提醒,这不仅是自然老化现象,更可能是“肌少症”悄然上身的警讯,想要预防及改善肌少症,可透过日常4招简单的手臂及腿部运动来减缓肌肉流失。

卫福部苗栗医院复健科物理治疗师李晓惠指出,肌少症(Sarcopenia)是随著年龄增长,肌肉质量与肌力逐步流失的现象。研究显示,40岁之后肌肉量平均每10年会减少约8%,到了70岁后更可能加速流失,每10年减少幅度高达15%。

李晓惠指出:“肌肉质量与肌力流失,不仅影响行动能力,还会提高跌倒、骨折、住院甚至死亡的风险,对生活品质造成严重影响。”下列为肌少症的常见徵兆,若长辈或家人出现这些情况,建议及早就医评估:

● 握力下降,连开瓶盖或提重物都变得吃力。
● 走路速度放慢,容易感到疲倦。
● 起身或上下楼梯时需要扶手或他人协助。
● 体重明显减轻却并非刻意减重。

李晓惠提醒,透过简单的测试,如握力测量、步行速度评估或肌肉量分析,就能初步判断是否有肌少症。肌少症虽与老化相关,但透过正确的运动与营养介入,是可以改善,甚至部分逆转的。

李晓惠进一步说明,针对肌少症的改善,阻力训练是关键。每周至少进行两次针对大肌群(如腿部、背部、手臂)的重量训练,有助于提升肌肉量与力量。若不方便或不习惯到健身房,也可自行使用弹力带、矿泉水瓶等,在家进行简单的徒手训练。

其次,营养摄取也很重要。李晓惠建议,除了维持均衡饮食外,每日应摄取足够蛋白质(约每公斤体重1.0~1.2克),可选择豆腐、鱼肉、鸡蛋、牛奶等食材,有助肌肉修复与生长。若长辈食欲不佳,也可考虑透过饮用乳清蛋白来补充营养。

此外,日常生活中也应保持活动量,除了规律运动外,平时应避免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散步或做家事,都是维持肌力的好方法。李晓惠强调,肌少症并非老化的必然结果,而是一项可以预防与改善的健康挑战,建议长者及家属正视肌少症,从今天起就开始动起来。

想改善或预防肌少症,李晓惠建议下列简单在家就可以做的动作:

1. 垫脚尖(腿部运动)
2. 深蹲(腿部运动)
3. 扶墙伏地挺身(手臂运动)
4. 撑桌核心运动(背部运动)

卫福部苗栗医院复健科物理治疗师李晓惠建议,在家可以从事的徒手运动,有助预防或改善肌少症。

第1~3项每次做8~12下,第4项每次停留30秒;每日完成3回,每周至少进行两次。李晓惠补充,进行以上运动时,应依个人体力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勉强,并注意防跌,以确保安全。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

Last modified onTuesday, 07 October 2025 13:50
Copyright.1997-2025 International Times Sdn Bhd. Kuching,Sarawak,Malaysia. Tel:(60-82)48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