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宜监测是否正常生长 医教按摩2个长高穴位
- 登载于 保健123
(优活健康网记者/冯逸华报导)现今儿童因饮食不均、缺乏运动、晚睡及升学压力,常出现肥胖、性早熟或发育迟缓等问题。医师指出,若有生长困扰,可透过中医药膳与针灸辅助,并在第二性徵出现时,及早介入转骨方,把握黄金成长期。日常饮食均衡、规律运动及充足睡眠同样重要,避免熬夜,最好在10点前入睡,才能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帮助孩子健康长高。
许多家长担心孩子长不高,孩子到底可以长多高?正常的长高速度是多少?柳营奇美医院中医师庄孟臻表示,其实身高约有7成会受遗传基因影响,其他还有营养、运动、作息及压力等因素,提醒家长注意平时孩子是否饮食均衡、固定运动及睡眠也很重要。
庄孟臻说明:“一般来说,男孩的遗传身高约为父母平均身高再加6公分,女孩则是父母平均身高减6公分,建议家长可在孩子6~8岁时开始监测生长发育趋势,此时能较准确预测成年身高,并及早发现问题。”
庄孟臻指出,孩子4岁至青春期前,每年正常可长高4~6公分;女生约10岁、男生约11.5岁进入青春期,进入所谓“转骨发育期”,此时为身心快速转变的重要阶段,也是第2个生长高峰,每年可增加6~8公分。
若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出现以下徵兆,可能与疾病有关,庄孟臻建议,家长应带孩子及早就医儿童内分泌科评估:
● 身高低于同龄3%
● 生长曲线持续下滑
● 1年长高不足4公分
● 出现8岁前乳房发育、9岁前睾丸发育
● 青春期迟迟未见第二性徵
庄孟臻说,若孩子有生长发育问题,在西医就诊同时,也可寻求中医协助,其中“开脾”与“转骨”是家长最常询问的治疗方向。中医认为,生长与肾、脾、肝息息相关: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与青春期性荷尔蒙有关,多受遗传影响;脾为后天之本,主饮食消化与营养吸收,是气血生成来源;肝则主疏泄,负责全身气机调畅与代谢。
因此,中医常透过补肾、疏肝、健脾来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方式包括中药、药膳、针灸、雷射针灸、艾灸及穴位按摩等。庄孟臻解释,中医师会综合评估孩子的生长曲线百分位、近1年身高体重变化、生长速度、第二性徵发育,以及西医骨龄、抽血检查或其他可能影响生长的疾病,依据孩子的成长阶段,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在第二性徵出现前,中医会先调理脾胃、过敏及睡眠等问题,建立良好体质;第二性徵出现时,则介入转骨方,补肾壮骨、活血通络,把握黄金成长期冲刺身高。庄孟臻强调,性早熟或骨龄超前的孩子需慎用中药,并持续追踪骨龄,以免过度补益导致生长板提早闭合,影响成年身高。
除了中医调理,庄孟臻建议,日常也可以透过按摩来刺激长高穴位:
【涌泉穴】(肾经井穴)
功效:启动肾气循行
刺激方式:跳跃运动或按摩
【身柱穴】(督脉穴)
功效:提升阳气、调整体质,有助儿童生长
刺激方式:艾灸或推拿
庄孟臻提醒,除了西医或中医治疗外,饮食、运动与作息同样重要。饮食宜补充蛋白质、钙质与维生素D,少吃高糖高油;运动以跳跃为主,如跳绳、慢跑;作息规律,建议10点前就寝,因生长激素深夜分泌达高峰。此外,家长应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教导解压与抗压,保持身心愉快,有助健康长高与自信发展。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