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跑步突晕厥 病窦症候群恐致心跳异常

(优活健康网记者/冯逸华报导)50岁的叶先生在某天下班后跑步时,突然因眩晕倒地,经诊断确诊为“病窦症候群”,心跳不仅过慢,甚至每天多次出现心搏暂停,最长达2.85秒,虽医师建议装设人工节律器,但他心中仍有疑虑,最后转至奇美医院中医部就诊,经调整体质与生活作息后,他免于装设人工节律器,且经近1年追踪,未再出现心脏不适。

奇美医院中医部部长许尧钦表示,病窦症候群是因心脏节律中枢“窦房结”退化所致,造成心跳过慢、停跳或快慢不均,常见于50岁以上族群,盛行率约0.2~0.3%。临床症状包括心悸、头晕、疲倦、眩晕、突发晕厥,或胸闷胸痛等6大警讯,初期症状不明显常被忽略,严重可能导致心脏衰竭。

许尧钦说明,病窦症候群的心电图表现,常见可分为窦性心搏过缓(Sinus bradycardia)、窦性停搏(Sinus pause)、窦房传导阻滞(Sinoatrial block)等3类型,偶尔会出现心律快慢交替的现象。

许尧钦指出,心搏过慢、过快都可能导致危机。当心搏过慢时,脑、心、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轻者感觉全身无力、头昏眼花、失眠;严重者可引起黑蒙、突发性晕厥,表现近似脑血管疾病症状。

许尧钦进一步解释,而心搏过速时,心率可瞬间飙到每分钟100次以上,症状类似心绞痛、心脏衰竭或自律神经失调。此外,由于突发性的心脏停搏常导致昏厥,一旦在爬楼梯、骑车、开车等途中发生,可能导致严重意外甚至死亡风险。

许尧钦提到,人工节律器能够稳定控制心跳、降低突发风险,但并非装上就一劳永逸,除每7~10年需更换电池外,日常生活应避免靠近高磁场、强电流或让身体震动、通电的医疗器材,使用手机也要保持安全距离。

不过病窦症候群除了西医治疗外,中医也是可考虑的辅助路线。许尧钦说,透过中医视角辨证论治,针对患者体质、症状因应不同方剂、药膳及调整生活型态等,从从补气养心、温肾助阳、调和气血等方向著手,治疗改善率达7成以上,部分患者甚至可以不需装置人工节律器。

许尧钦提醒,若日常出现心悸、胸闷或轻微心律不整,可先透过按摩内关穴与劳宫穴,每次3~5分钟来缓解不适,但若症状持续或有疑虑,仍应及早就医检查,以确保健康与安全,只要能及早发现并积极治疗,配合医师建议调整生活作息,仍可维持良好的生活品质。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