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早筛很重要 5大检查可及早发现异常
- 登载于 保健123
(优活健康网记者/王韵雅报导)失智症早筛很重要!许多人对失智症存有误解,认为它无法预防、无药可治,但其实透过定期检查与早期介入,包括调整生活习惯、配合药物治疗及心理支持,能大幅改善患者与家属的生活品质。医师呼吁,唯有正视失智症、提早检查、积极预防,才能守住生活的品质与尊严。
北投健康管理医院总院长林恭平指出,失智症是一种脑部疾病,其成因不单纯是因为老化,也不是老人就一定会罹患失智症。不过,随著年龄增长,仍须特别留意是否出现失智症的早期警讯,临床上常见许多家属等到患者明显退化时才察觉异状,因而错过了早期医疗介入与控制的黄金时机。
林恭平表示,最多失智症患者所属的类型为退化性失智症。退化性失智症的成因主要是神经细胞出现退化,或脑部有异常蛋白长期沉积而引发病变,导致认知功能出现问题,常见的退化性失智症包括阿兹海默症、额颞叶型失智症、路易体失智症、巴金森氏症的失智症及亨丁顿氏病。
林恭平指出,失智症真正致病原因还不清楚,在临床治疗上,也还没有出现可以完全阻止或恢复已经受损大脑细胞的特效药,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藉由提早发现,有助于患者的症状获得改善或延缓疾病的恶化,关键就在于早期筛检与全面评估。
失智症在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往往已在体内悄悄发展多年,甚至长达10年之久。这段潜伏期被称为“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从正常老化迈向失智症的过渡阶段。若能在MCI阶段及早发现异常,并透过改善生活习惯、营养补充以及医疗介入,有机会有效延缓,甚至阻断失智症的进程。
林恭平说明,失智症的成因复杂且多样,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中风、营养不良、中毒、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感染、免疫异常、脑部肿瘤或外伤等,皆有可能引发失智症,在尚未出现明显症状前,可利用以下检测及早侦测潜在风险:
·头颈部磁振造影(MRI)与脑血管磁振血管摄影(MRA):能侦测脑萎缩、脑梗塞、脑瘤等结构性病变,并观察脑部血流变化,是观察阿兹海默症初期脑部变化的重要工具。
·p-tau 217血液检测:p-tau 217是近年研究发现的阿兹海默症生物标记,准确率高达96%,可在症状尚不明显时预测罹病风险。
·APOE基因检测:分析是否带有高风险基因型(如ε4),以了解遗传性阿兹海默症风险。
·MMSE简易认知功能测验:由专业神经内科或精神科医师施测与解读,用以评估记忆力、语言理解、定向感等基本认知能力。
·维生素B12、甲状腺功能低下与梅毒筛检:维生素B12与甲状腺素是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长期缺乏可能导致神经病变,进而增加失智风险;梅毒是全身性慢性传染病,当·长期潜伏在人体内,神经性梅毒逐渐侵犯中枢或周边神经系统,引发失智。
此外,透过颈动脉超音波与糖化血色素等检查项目,可针对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可能影响脑部健康的慢性病进行风险评估,从源头把关认知退化的危险因子。
林恭平呼吁,失智症最可怕的不只是记忆消失,而是生活功能、亲情与人际关系的全面崩解,因此,失智症的早期筛检至关重要,唯有及早检查,才能守住生活的品质与尊严。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