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觉得人生完蛋了一定会失败? 心理师揭4步骤转化灾难性思考
- 登载于 保健123
(优活健康网记者/冯逸华报导)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验:明明知道自己“想太多”,却依然无法停止脑海中不断涌现的担忧与负面情绪?其实,想法正是影响情绪的最大根源,而“转念”之所以困难,关键就在于我们往往太过相信自己的想法。临床心理师教你4步骤,停止脑内小剧场是稳定情绪、转化焦虑的第1步。
卫生福利部草屯疗养院临床心理师许嘉宏表示,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想法深信不疑,总认为脑中浮现的念头就是真实且正确的。尤其是那些容易紧张、焦虑或悲观的人,更倾向于相信“我很没用”、“事情一定会变糟”这类带有自我否定色彩的想法。
即使旁人好意提醒“不要胡思乱想”,当事人往往仍难以自拔,因为这样的思考习惯早已在多年中养成,在大脑里反覆上演千百次,早已成为根深蒂固的自动反应模式。许嘉宏指出,如果转念不容易做到,不如学会观察、质疑与保留想法。
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自己跳出情绪漩涡呢?许嘉宏建议以下4步骤,帮助你与想法保持距离:
1. 觉察:观察自己脑中出现了哪些想法,例如“我完蛋了”、“这件事一定会失败”等。
2. 提问:问自己“真的像我想的这样吗?”、“有没有其他的可能?”藉此跳脱自动化的思维陷阱。
3. 呼吸与感受当下:透过几次深呼吸,把注意力从脑中拉回到身体的感受,让自己回到此时此刻。
4. 面对事实:在情绪稍微平静后,重新评估眼前的实际情况。
许嘉宏说明,上述4个步骤的练习并非要否定自己的想法,而是学会让想法退后一步,让理性与现实重新掌握主导权。情绪的困扰往往源于想法的过度运作,而想法的过度运作又会进一步加剧情绪的困扰,形成彼此强化的恶性循环。
例如,焦虑时容易在脑中脑补最坏的情况,越想越焦虑;忧郁时常觉得自己很糟、对未来感到无望,情绪就越来越低落;失眠时则容易因担心睡不好而更难入睡。许嘉宏提醒,学会让想法休息,理解想法的反覆其实是焦虑、忧郁等情绪驱动而造成的,试著与想法保持距离,成为稳定情绪,照顾自己的重要练习。
卫福部草屯疗养院院长丁硕彦表示,情绪困扰往往源自我们对脑中想法过度相信、缺乏怀疑的习惯。如果能放慢脚步,试著与想法保持一点距离,用保留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些念头,就能开启走向心理稳定与自我照顾的第一步。
丁硕彦提醒,当我们愿意让想法暂时休息,给内心重新呼吸与沉淀的空间,情绪便不再那么容易被困住,而我们也将更有力量,好好陪伴自己走过每一段情绪的风景。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