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和林徽因都念念不忘的古城,你竟然还不知道?(下篇)
- 登载于 中国万象
佛教给正定留下的不只是文化层面上的深厚底蕴,也包括大量实实在在的建筑和文物。名气最盛的,莫过于隆兴寺。
隆兴寺:京外名刹之首
如今走进隆兴寺依然会不禁感到震撼,其独特的风格和恢宏的气势确乃造物之精品。然而这远不是它最完美的样子。始建于隋初的隆兴寺,在宋太祖的旨意下完成过一次大兴土木的扩建,金、元、明及清康乾时期又屡次奉敕增修,形成了东为僧徒起居房舍、中为佛事活动场所、西为帝王行宫的三路并举格局。但晚清咸丰年间便冷落颓败了下来,西路行宫被天主教堂侵占,中、东两路殿阁倾圮、僧堂损漏。再到梁思成来到这里时,“后加的各部除现在的方丈外,差不多已全部毁坏,行宫也已变成天主教堂。唯有寺正中原来古构,尚得勉强保存”。
虽然如此,只剩82500平方米的隆兴寺仍旧是国内保存规模较大且完整的寺院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保留早期特征相对较多的一个,大体上维持了宋代的形制与布局。
现存的隆兴寺沿南北纵深轴线布置,自三路单孔石桥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觉六师殿、摩尼殿、牌楼门、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大悲阁、御书楼、集庆阁、弥陀殿,主次分明,高低错落。
南端的天王殿即山门,为单檐歇山顶建筑。原本这是寺内宋代建筑中最早的一座,只可惜乾隆四十五年的修葺中添加了明清式的券窗、券门,显得有点不伦不类。尤其是檐下斗拱,一些构件做过更换后,与原件呈现出明显的大小差异,用梁思成的话说:“纤弱的清式平身科夹在雄大的宋式柱头铺作之间,滑稽得令人发噱。”
穿过山门的大觉六师殿是原寺最大的建筑。寺志记载,大殿的佛坛上供有七尊佛像,即释迦牟尼佛及其之前的六位祖师,因而此殿又俗称“七佛殿”。民国初年大殿因年久失修而坍塌,仅存台基佛像的底座和残留砖墙。
北宋皇佑四年修建的摩尼殿是《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中所谓“最大、最完整、最重要”的寺内古构遗存。其创新性的结构设计,也是所有宋代木构遗存中的唯一:从内部仰望,承托重檐歇山顶的铺作与梁架层层环抱;从外部远眺,殿身与四面的抱厦融为一体;从高空俯瞰,整个平面则呈规整的十字造型。精妙之处正如梁思成那番激动不已的描述:“除去北平故宫紫禁城角楼外,只在宋画里见过。那种画意的潇洒,古劲的庄严,的确令人起一种不可言喻的感觉……这摩尼殿重叠雄伟,可以算是艺臻极品,而在中国建筑物里也是别开生面。”
除了建筑本体,殿内供奉的宋塑一佛二弟子像,以及明代所绘壁画也颇为可观。而在佛像背壁的北面还有一面惊艳绝伦的五彩悬塑,重峦叠嶂,祥云缭绕,天神、罗汉形象各异,青狮、白象、飞龙、瑞鸟栩栩如生。尤以正中的“倒座观音”最为引人注目,优雅端庄,秀丽恬静,眉目之间的一抹微笑尽是慈悲。
这尊观音像上还有着一个扑朔的谜题。1923年,鲁迅曾在日本购得此像照片,喜爱有加,一直陈放于书桌上,现在到北京阜城门内的鲁迅故居参观,仍能看到。但如果仔细端详,会发现鲁迅收藏的照片与摩尼殿内的塑像似乎略有差异。正定县文保所副所长杜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观音像原塑于北宋,明嘉靖年间有过修补,此外便再无其他记载,现代的保护过程中也从未施予任何加工:“所以这个问题一直解释不了。”
从摩尼殿继续向北,行过牌楼门,便是北方三大坛场之一的戒坛。门前龙凤双槐左右怀抱,坛内供奉明代宫廷风格的双面铜佛像,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与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相背而坐、背身相连。
过戒坛,左右两侧可见慈氏阁与转轮藏殿,皆为二层楼阁式的宋代建筑。慈氏阁中供奉弥勒造像;转轮藏殿则陈放着甚为罕见的八角形转轮藏经架,通高10.8米,直径7米,藏座置于圆形地坑中,底部设石臼与铁球起到类似轴承的作用。
再往北便是隆兴寺从前的主体建筑大悲阁了,又名佛香阁。当年梁思成见到的时候“已破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20世纪40年代更是直接大改格局并拆除了两侧配殿御书楼和集庆阁。1999年,三殿按原貌重建,属于百分百的仿古作品。据杜平介绍,大悲阁原件虽然留下了几个铺作,但并未用到重建的建筑中。
大悲阁内所供的千手千眼观音倒是货真价实的文物,当初赵匡胤首先敕令的就是铸造这尊铜像,而后才围绕它有了其余规划。如今铜像的身体部分和当胸合十的两只手臂是宋代原物,其余两侧40只手臂为民国时期重装的木质件,但高达21.3米的体量仍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古代铜铸佛像。在铜像脚下,还有宋代的青石须弥座,通体采用浅浮雕、高浮雕、圆雕、透雕的技法刻饰了力士、伎乐、飞天、共命鸟、妙音鸟等,流畅细腻,生动形象。
大悲阁北面是隆兴寺留存的最后一座建筑弥陀殿,红墙青瓦,贴金彩画,乃明代正德年间增建的产物。当然,路并没有就此断头,弥陀殿的后面依然存有宝藏,只不过那是属于另一座寺庙的遗产了。
九楼四塔八大寺
正定的历史上,最为繁华的时期坐拥100多座寺院,其中的脱颖者有“八大寺”。
城内西北一隅的洪济寺与舍利寺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原为一寺,因金牛禅师葬舍利塔而闻名。明代初年,太祖朱元璋还曾指派开国功臣周德兴前来取舍利,成祖朱棣也责成过太监监督翻修。晚清民国时,两寺毁败,仅有《真定路十方万岁禅寺庄产碑》等日后被寻回,保存于隆兴寺中。
得益于万历皇帝和乾隆皇帝的属意,崇因寺在明清也一度香火鼎盛,民国以后逐渐衰落,后又被鞋厂、学校等单位占用。1959年,主殿毗卢殿及铜铸四面毗卢佛像迁建至隆兴寺内,此外仅剩藏经楼一座、石狮一对、铜钟一口、碑刻三通。
昔日的八大寺如今唯余五寺,除了开元寺、临济寺、隆兴寺,还有广惠寺、天宁寺。后两者大部分建筑也都已经不在,只有寺塔仍旧风华不倒,与开元寺、临济寺内的另外两座古塔一起,以风格各异的身姿,共同装点着正定城的容颜。
开元寺的须弥塔是一座砖石结构九级密檐式方塔,与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颇为相似,底部为石砌方座,塔身中空,第一层辟拱形石券门,其余各层开方门,四角悬挂风铎,顶部安葫芦形的塔刹。
天宁寺凌霄塔为砖木结构九层楼阁式塔,平面呈八角形,每层设拱形洞门或直棂窗,塔身第四层中心部位竖有一根直达塔顶的木质通天柱,第五层开始各层高度逐级收缩,顶部装枣核状相轮。
广惠寺的华塔造型奇特,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特有类型,被梁思成誉为“海内孤例”。塔身总共四层,由主塔和附属小塔构成,全部用砖雕砌为仿木构楼阁式,第三层以上饰有龙、虎、豹、狮、象及佛像等壁塑。
临济寺澄灵塔是四塔中最小的一个,但设计精巧、结构富于变化。底部设宽阔的八边形台基,台基之上设须弥座,束腰部分雕饰着富丽的奇花异鸟,其上为仿木构砖雕斗拱、平座、栏杆,再上为砖制三层仰莲,用以承托塔身。塔身是八角九层的密格式实心砖塔,一层甚高,正面有对开式拱形假门,侧面饰花棂假窗,二至八层高度甚低,呈重檐密布之感。塔刹由砖雕的蕉叶、莲瓣、覆钵与铁铸的相轮、仰月、宝珠组合而成,倍显庄重。
这四座塔虽然如今的年纪各不相同,但概因重建重修的时间不一,始建的时代则都在唐朝。其实隆兴寺最初的时候也有塔,只是毁塌后未再恢复。实际上,这恰恰体现着中国寺院建筑文化中关于布局的一个关键转变。
早期的寺院一般是以塔为中心的,其他殿阁围绕在其前后左右,天宁寺、广惠寺、临济寺都是这样一种分布。到了唐代后期,开始向以殿阁为中心过渡,开元寺的须弥塔位于中轴西侧,与东侧的钟楼相对称,明显就是让出了中心位置的结果,中轴之上的法船殿才是寺院的主体。宋代之后,塔甚至已经移到了寺院之外,另建塔院,寺院主体固定为殿阁,大小建筑沿中轴分配,并分为若干个四合院,隆兴寺的布局即为此。
对正定而言,“四塔八大寺”一直都是引以自豪的文化名片,并且这五个字之前还要带上一个“九楼”才算完整。而这“九楼”,便是“镇府巨观”阳和楼,以及明代城墙上的四个城门楼、四个角楼。
正定县文保所副所长杜平是土生土长的正定人,在她的记忆里,正定的城墙在一段时间里残破得令人心痛:“杂草遍布,夯土裸露,墙体的包砖被居民拆去建房子、盖厕所、垒猪圈,南城门一带道路狭窄、摊贩聚集,也没有下水设施,污水遍地。”20世纪80年代之后,一些破坏性的行为被禁止,城建局也派出专人看管,但伤口的疤痕还在──12000米的城墙只有8431米勉强算是幸存。
2013年,正定城墙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正定县委、县政府也启动了古城保护风貌恢复提升规划工作。值此契机,正定着手进行城墙保护,于2014年起分段进行保护和修缮。作为该项工程的负责人,河北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郭建永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过去的十年里,他们前后提交了十个方案,涉及的城墙长度约有6200米。
工作的第一个节点就是南门系统的恢复。根据记载,正定城墙有主城、瓮城和月城三道城垣,但南门的瓮城已有部分地表看不到了,月城更是完全消失,压在一条主干道下。郭建永说:“我们利用南门西侧的一个豁口,重新组织交通,然后经过考古清理,挖掘出了瓮城城墙、瓮城城台、月城城台、瓮城墙城台四处基址,等于恢复了南门系统的完整性。”
郭建永说,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意外的发现也丰富了对正定城墙的认知。他们发现普遍使用42公分大砖的正定城墙在有些地方出现了宋元时期的小砖,猜测可能是由于修建时分段包工,各个县的财政能力参差不齐所导致,对这些部分,他们在恢复时都做了保留。而在瓮城城台清理时,一些明代之前的遗迹显露出来,于是他们在后续的施工中,将城台内部掏空,做成了可供游客参观的展示空间。
南门系统做了整体恢复处理,状态更差的另外三个城门则只采取了整修与加固的方式。西门的瓮城城门及相接墙体保存尚可,月城仅剩不足30米,北门则就留下一个月城城门,这两处分别建设了城墙遗址公园和群众休闲健身广场。东门一度作为军事用地,20世纪60年代还修建过国防工事,经过清理,城门遗址相对比较完整,因此决定在遗址之上加盖钢构外挂的保护罩,远看与南门系统格局一致。
本着原真性、完整性的原则,城门的修缮现已竣工,但城墙保护的整体工作仍在继续。据郭建永介绍,近期他们便准备将西城墙北段到西北角的方案上报国家文物局,北京建筑大学也做了北墙及东墙北段的方案。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预计到2027年可以全部完成,届时一个更加完整的正定城墙格局将重现在世人眼前。
“与此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推动正定城墙与西安城墙、南京城墙等进行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杜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