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脑膜炎后遗症超惨 医警告1部位突出是征兆
- 登载于 保健123
(优活健康网记者/冯逸华报导)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全年龄层均可能感染,尤其好发婴幼儿。一名1岁女童出现感冒及发烧症状至诊所就医,服药后症状改善;但9天后又出现轻微发烧,第12天因发烧、呕吐症状再次就医,因症状未改善至大医院急诊,隔天出现躁动不安及瘀斑等情形,转至加护病房治疗,仍因病情恶化不治,后来才查出是“B型脑膜炎双球菌”感染。
郭综合医院小儿科主治医师林亭妤表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所引起之侵袭性感染,估计全球每年病例数达120万人,台湾每年约有10~20人感染,全年龄层均可能感染,尤其好发于婴幼儿以及密集生活型态如军营、住宿学生等。
林亭妤说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为传染途径,为接触感染者或带菌者之喉咙及鼻腔分泌物或飞沫传染,常见症状有:
● 发烧
● 剧烈头痛
● 恶心
● 呕吐
● 颈部僵直
● 畏光
● 神经学症状,如精神错乱(谵妄)
她进一步解释,约75%的脑膜炎个案可在血液中分离出此细菌,即使给予合适抗生素治疗,致死率仍有10~15%。
此外,约有5~20%的个案,未经脑脊髓膜炎症状,直接进展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出现猛爆性紫斑、休克、急性肾上腺出血及多重器官衰竭等,致死率可高达40%,且存活者中有20%产生相关后遗症,例如癫痫、听力丧失、智力损伤、脑性麻痹、截肢等。
林亭妤列举脑膜炎双球菌感染的高风险族群,包括:
● 尚未成熟的免疫系统:如婴儿,其风险会随著从母亲获得的抗体消失而增加
● 免疫系统受损:终末补体缺乏症、先天性与后天性抗体缺陷、功能性或解剖性无脾或脾功能障碍、HIV 感染者
● 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如群聚生活及家庭成员等
林亭妤强调,1岁以下的婴儿临床症状不典型亦不易察觉,常只有发烧、呕吐,还可能会出现躁动不安、哭叫、不易喂食等症状,另有囟门*注突出的情形,临床上不易诊断。疫苗是目前已知最有效的预防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方法,考量本土流行,建议以B型疫苗为优先。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