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尽其用人尽其才 万记
- 登载于 中国万象
斩料(烧腊)、斩料、斩大块叉烧……八十年代经典广告歌,卖的是玉冰烧,但吸睛的却是师傅手起刀落的那件半肥瘦叉烧,以及厚厚的松木砧板。小小一块木头,藏着大大学问。
斩叉烧要够豪气,松木砧板吸震力强,刀手不伤;剁肉斩鸡,櫶木砧板刚韧并重,耐力够强;锯扒想浪漫,榉木砧板就是不二之选。
不同砧板,各有不同的用处,只要明其特点,用得其所,自能物尽其用。砧板如人,各有所长,放在适当的位置,各司其职,就可尽情发挥。
逾六十年历史的万记砧板,经历第一代创业,第二代拓展,如今来到第三代,由二少爷当家,以守业为目标,反璞归真,专心把一块又一块的木头,辨裁成实用的砧板。脚踏实地,延续“砧板大王”的招牌。
穷则变,变则通
走进逾六十年历史的万记砧板,内里有过千种家品,木砧板多不胜数,要数最不起眼的,就是一块昂藏六尺,重量级,独自在角落里发光发“亮”,却经常被忽视的那一块,说的是太子爷欧家亮(Mike)。
这太子爷,在店内犹如半个小杂工,自嘲是松木砧板的他,从小就在不被重视的家庭环境下成长,别人不做的,他做了;别人不要的,他扛下,为爷爷、为家族守护着这块历史悠久的金漆招牌。
1955年,万记砧板创办人欧万,在西营盘卖木屐起家。六十年代,款式多又耐用的胶拖鞋兴起,木屐生意一落千丈,万记为求存,改做家家户户必备的木砧板。八十年代末,胶砧板兴起,木砧板生意开始每下愈况,万记第二代传人欧锦鸿,即Mike的父亲,竟能洞悉先机,不但没有因为胶砧板的崛起而意志消沉,却反其道而行,率先引入胶砧板,扩充本地市场。又不再着眼于同一类型家品,除了制造木器,更有厨具零售,饮食制服等,连开三间分店,于香港上水及内地顺德设有厂房,成为上海街最大的厨具及饮食用品店。名气之大,一时无两,很多香港连锁食店、名人饭堂都成为他们的客户,在行内被誉为“砧板大王”。
玉不琢,不成器;木不雕,不成材;人不学,不知理
称得上是“砧板大王”,木砧板始终是老本行,也是专家。木,只是一个统称。木材是由树生产出来,每棵树亦有年轮,有它独特的纹理气质,用来做不同的用具,又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像做木家具和木砧板,处理方法便不一样。
“行内老一辈都知道,如果要做木家具,就必先‘去性’,简单而言,去性就是将树木砍下后泡水,然后再进行干燥处理,这样可减低木材遇上热胀冷缩的问题,防止木变形。但做木砧板就不同了,先要因应木的软硬程度而决定,例如松木砧板,木身较软,水分又容易流失,所以砍下之后就要把它放在水里浸,用的时候才在水中捞起,然后刨皮切割,因应所需大小制作出不同松木砧板;而櫶木砧板就刚好相反,它的木身较硬,不用泡水,直接刨皮切割,制作好砧板后,会在包装前加上适量的油分和营养液以作滋润,目的是防止爆裂。所以当一个櫶木砧板包装被拆开,只要有一滴水沾在砧板面,就要开始好好保养,否则,砧板会由小小的裂痕开始腐坏。”
Mike娓娓道来,能如此熟悉木材的应用,原因简单,由于中学时期,曾独自留在国内工厂帮忙,边学边做,悟出很多大自然的道理。
砧板以水分滋养,伤痕用泪水抚平
其实接掌家族生意,他不是首选。上有兄长,下有弟弟,而Mike就是夹心人,从来都不用父母操心,或许就是太懂事,太忍让,大家都忘了他的好。
“星期天上茶楼,念小学的我要自己挤巴士,早一小时去霸位,差不多轮到有位,哥哥和弟弟就坐着爸爸的私家车到来。放暑假,哥哥去上兴趣班,我就到店里帮忙。很记得有一年暑假,爸爸要我独自到国内厂房实习,害怕?没有呀!因为我也试过被爸爸差遣,一个人拿着回乡证到国内交货。甚至,父亲为了家族生意,提出要其中一个儿子进修工商管理,哥哥推搪,还在念书的弟弟哭着说太大压力,我也承担了。家族生意是爷爷的心血,我没有任何理由拒绝。”Mike说起往事,字里行间都穿插着三个字─“无所谓”。
世上没有真正的“无所谓”,也不存在甚么都不介意。只是,一家人,要计较,也不知从何算起,无怨不成夫妇,无仇不成父子,是情也是债吧。
“爸爸最宠爱弟弟,妈妈最疼惜哥哥,我是知道的,但无所谓啦!人总是会偏心。不过,真的有一次,令我很伤心。记得小时候,家里不见钱,爸爸却一口认定是我偷,我真的没有,我怎么会偷钱,偷钱是很大罪名,我不会,真的不会!但无论我怎么说,爸爸都不肯相信我,甚至说我撒谎,用木棍把我痛打一顿。老实说,身体的伤远远比不上心伤,因为被冤枉,而冤枉我的却是我最尊敬的爸爸。”最后当然真相大白,爸爸在已洗晾过的牛仔裤中找回失物,被水洗过的钱终于清白了,可惜却充满裂痕,就如Mike的内心一样。说着说着,Mike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强忍着,却回忆一切。
最后,父亲向孩子道歉,这句“对不起”犹如回春妙药,抚平了Mike的伤痛,却留下疤痕,回忆中,仍带点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万记砧板的三位公子各有特色,如同砧板,有软有硬,有实用有装饰。大哥能言善辩,善于交际,犹如榉木砧板,和上等的牛扒,互相辉映;弟弟乖巧单纯,深得父母疼惜,如同家用的櫶木砧板,耐用韧性高。偏偏Mike却是那一块带点木霉味的松木砧板,被放置在烧腊档中,迎合街坊小生意。松木砧板粗枝大叶,易发黑、价钱平,更是用完即弃。但上天却似有所属,刻意安排这块大众化的软心松木砧板承继,为这间半百老店奋斗。
“2009年我在美国毕业,念完室内设计,本来打算留在美国发展,工作是找到了,但爷爷身体不好,父亲想我回来帮忙,我二话不说就回来了。回来不久,爷爷去世,我曾尝试找工作,但见父母工作很辛苦,就决定回店里帮忙。父子档上阵,别以为我这个太子爷很轻松,其实我算是半个杂工,厕所塞了,我要负责通渠,很臭?那当然吧!灯泡坏了,我要立即换;地板裂了,我要补──这样的太子爷,你来试试吧!”
对Mike而言,工作是辛苦,但在汗水与泪水交织下,他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从小就在店里帮忙,与店内员工犹如家人,说说笑笑,辛苦也就忘却了,相信这班战友的支持,是他回来店里工作的最大原动力。
砧板如人生,人生如……
都说人像砧板,只要用得其所,自能物尽其用。只是,砧板身插一把刀,要保护砧板,就要懂得每一块砧板的特性,木有木的优胜,胶砧板也有独当一面的功用。
“当然家中最好常备两种砧板,木的主要用来切生肉,而胶的就用来切蔬果,因为水果带酸性,加上木材会吸味,所以用胶砧板较好,而且这样用更可以避免交叉感染。”Mike说。
一般建议家用,就买櫶木砧板,它是原块实心木材裁制出来,木料较硬,斩鸡剁肉也不会跣刀伤手,而且很耐用,只要保养得好,一块可用上十年。
但他补充,洗洁精是木砧板的大敌,因为木砧板犹如硬身的海绵,会吸收洗洁精,同时又会洗走木材内含有抗菌的物质。
木砧板切完鱼或肉类后,仍然留有腥味,可试用粗盐或梳打粉搓洗,再用清水冲走。但绝不能用钢丝刷或百洁布来洗,会刮花木砧板表面,而木砧板一旦出现刮痕,就会容易藏菌引致发霉。但切记,木砧板的清洗不宜太频密,因为过度清洁也会缩短木砧板的寿命。重点是,每次用完后,也建议把湿毛巾敷在木砧板上,就如女士敷面膜保养一样,要补充适当水分,有需要更可以用矿物油或椰子油涂抹砧板表面,防止砧板龟裂。砧板木制,人心肉做,两者都需要关护照顾,才能长远恒久,发挥最佳状态。
后记:
八十年代香港,人人都有狮子山精神,勤奋向上,朝七晚九;九十年代经济起飞,数口精的“醒目仔”成行成市。千禧年,人人都赶搭最后一班直通车,北上寻梦,人民币挂帅。如今,香港人,钱还是要赚,但目光不敢放远了,今非昔比。正如黄子华的经典对白:“粗盐都贵过尊严”,人情味更比不上法国有气矿泉水,淡的,丝毫没半点味道。
但偏偏“万记”却有一股清泉,为了守家业,为了这块金漆招牌,二少爷放弃自己的理想,披甲上阵。本来中国人,长幼有序,长子嫡孙,或许这个重担本应落在大少爷身上,如今却偏偏无心插柳,为二少爷开辟新路,安排是有心还是无意,并不重要,就如一场足球赛事,前锋后卫守门员,各司其职,只要用得其所,还是会发光发“亮”,努力吧!万记第三代欧家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