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中说10 | 刘纯强:黄昏时候的树影,无论怎么长,总是和根连在一起的

在中中校友会辗转担任过秘书长、教育主任和财政主任的刘纯强,从1989年开始至今,已经在中友会待了33年。他坦言,在中友会这么多年以来,他一直认为这是一群很好的朋友在一起共事,更是具有同样的文化及教育背景的校友们在为华文教育、为母校的发展和壮大而愿意付出和贡献的平台,大家的氛围就像“黄昏时候的树影”,因为无论怎么长,总是和根连在一起的。

是同事、是朋友、是一群具有共同眼光和格局的校友

一直在中中校友会舞台的刘纯强自认自己是从事媒体工作的,在中友会的活动中也频频上台主持活动,因此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校友,“这是一群很好的朋友在一起共事的机缘”。

1989年,是刘纯强加入中中校友会的重要时间点,当时的他其实对社团活动并没有过多的关注,但在好友副会长许庆喜引荐下,他还是兴致勃勃地加入了中友会。1991年时,刘纯强被当时的会长,丘立基先生提议而被推选为秘书长,一直到2001年和2003年则又分别担任了教育主任以及财务主任,负责中友会的内部重要事宜。一直到2014年,刘纯强主动向会长要求从执委的职位上卸任下来,退位成为普通理事。他坦言,自己这么做是为了让位予更年轻的人,为中友会磨练和培养接班人提供一个足够长的时间,同时也表示这是所有中友会理事最终会选择的道路。

刘纯强针对于此,感慨地向我们分享道,自己加入中友会后就常常被会内和谐的氛围所感染,大家都十分愿意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宣扬和华教的推动而付出,这种付出是以民族的情感和同校的友谊为纽结的,而非经济利益。

是什么让刘纯强在中友会坚持待了这么久呢?他说,老同学们一同合作、一同奋斗地为了华教更好的未来,于他而言是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当大家都有一个为一、三、四中共同付出的美好愿景时,那大家所获得的回馈就是一种自我满足感。刘纯强表示,虽然过 程是漫长的,但回顾过去艰辛的岁月和现在已日渐成熟的中中校友会,一切都值得。

激起振兴教育之心的契机

中中校友会组织教育团前往考察各高校院校时,刘纯强正好是当时的教育主任。他与我们分享,在2000年和2001年的两次考察之旅,经历都深刻且毕生难忘,即拓阔了校友会理事们的视野,更提升了自我的人生格局。

(2001年时中友会到中国旅游暨教育考察团合影)

在考察之旅之后,中国许多大学都陆续到古晋参加招生博览会,而刘纯强作为中友会的教育主任,也全力以赴地把招生事宜做到最好。刘纯强坦诚地告诉我们自己的感受:“这种不求经济利益回报的为民族文化付出的感觉,真的很棒!”

(古晋中华第一中学招生博览会现场合影)

2006年11月18日对刘纯强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在会长拿督黄国辉的带领下,刘纯强,李爱莲,邓国华与余希珍等人受邀出席了暨南大学的百年庆典,当时场面之雄伟大振人心,而那时雀跃和振奋的心情至今仍清晰可感。当时的他们怀着振兴马来西亚华教的心情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教组织代表深入交流,同时也和校方安排的在籍学生自愿者相互交流。这次庆典的参与不仅仅看到了暨南大学作为百年院校的深厚底蕴,更深入了解了其人文氛围浓厚的学习环境和学生的风貌,对过后的招生保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这次宾主尽欢的旅程也加强了中中校友会将保送工作做到最好的决心。

(百年庆典现场合影)

(暨南大学建校100周年庆典大会现场)

(与来自香港、澳门、台湾、广州等地的暨大学生合影)

而在数次的中国游中,刘纯强曾无意间购买到一本《道德经》,熟读之下更是惊叹连连,认为现在大家对中华文化的认知提升了,才意识到中华文化是块宝,因此推动华文教育的心就更加强烈了。而为了帮助更多想升学却能力有限的同学成功留学中国,刘纯强致力于帮助贫困生升学,比如中友会就曾资助第一位马来同胞Imelda Krismas前往中国升学,更有数位学生在刘纯强的牵线下获得大东方人寿保险公司的奖学金,成功留学中国。而此后,若有贫困生找到中友会,理事会内部也会不留余力地帮助申请各方助学金。

(Imelda Krismas同学受资助合影)

“中友会就像一道桥梁,即构建了与社会之间的通道,也成为了学生们与世界接轨的重要管道。” 

朋友就像一扇大门——影响深远的好友、前辈们

刘纯强告诉我们,中友会构成了自己的生命成长阶段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这个充满正能量与思想的会所里,积极的老、中、青年校友们一起共事,良师益友,彼此相得益彰。

 

(校友们共同参加活动的和谐氛围)

 而当我们问及影响他最深的中友会成员时,刘纯强表示中友会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着值得学习的地方,不能完全以单个人的影响做论述。理事会里有些是公会会长、是秘书长、是青年团团长甚至是商会总会长等,能与他们相处学习,是刘纯强塑造自我人格和人生履历的一大重要部分。

 就比如,会长拿督黄国辉充满魄力和干劲的状态,也影响了他对教育充满热忱,而刘纯强坦言,其实中友会的所有成员都深受会长影响,致力于从自身出发,发展华文教育。刘纯强深知中友会是一座通往探索中华文化教育之根的桥梁,而会长正是其中最主要的构建者,引领中友会的理事们开拓了独中生的升学之路。

除此之外,精明能干的副会长拿督陈日枝,对所有事物都有着精辟的看法,也影响了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提升了思考的能力;在副会长许庆喜为人直率、好学的性格影响下,他去自学了许庆喜擅长的书画书法等。

而其中最印象深刻的,当属丹斯里黄文彬对自己的影响。在刘纯强的心里,丹斯里黄文彬是洞察人心、英明能干,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传奇色彩人物。他对华社、华教,以至于华商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正面影响。从发家致业的东马,到西马、东南亚,最后甚至发展到中国,是中马友好邦交外交关系的重要牵线人,更是砂拉越以至于整个马来西亚华社和华教立足的根本。知人善用的丹斯里黄文彬用人得当,用真诚和真心去构建人际关系,是刘纯强学习的榜样和目标。

在采访的最后,刘纯强对不能回到中国校园上实体课程的同学们深感遗憾,也寄予厚望,希望同学们在困境中更能鞭策自己,在逆境中成长,要自律,善用时间坚持不断地学习。成功永远属于敢于梦想、敢于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人。学习是一条永不停歇的道路,希望同学们能在这一段特殊的人生阶段创造你绚丽的人生。

实习生:田雅文 刘怀霜

Last modified onSaturday, 28 May 2022 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