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中说1 | 砂拉越华文教育的“后盾”——中中校友会一路走来的坎坷
- 登载于 集团动态2022
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在马来西亚砂拉越,有一个组织,成立至今已73年,它作为砂拉越华社顶梁柱之一,对砂拉越的华文教育起到的作用可谓是筑就了马来西亚华人教育史上一座永久的精神丰碑,它就是古晋中华中学校友会,一个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呕心沥血的华社组织。
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满目苍夷,古晋的教育活动几乎完全停滞,即使是健康的文娱活动也在殖民地时代的西方影响下陷入瘫痪,社会风气萎靡不振。可就在这困顿的岁月里,中友会成员劲头十足,誓将振兴文教,“复活”华教。于是他们提倡健康运动,自发性地主办各类球赛,不仅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其所举办的少年杯篮球赛为古晋球坛培育了不少篮球好手,带动了古晋当时低迷的社会气氛。
(1981年10月31日由中中校友会主办的校庆日华文独中与华小教师公路接力邀请赛)
在之后的30年间,中中校友会曾不止一次积极举办过大规模的游艺会、义卖会以及各类的文娱活动及比赛,如中小学书法比赛、画展、芭蕾舞之夜演出、春节舞狮、划龙舟比赛等等,让文化的点点荧光在古晋汇聚成一条文化长河,在华社的事务中更是扮演着积极的角色。
在发展的道路上,中友会越挫越勇、越战越强,不仅热衷于古晋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更是反哺母校,捐助学校建设和购置设备等,获得了广大校友的热烈支持。除此之外,中友会也设立了子女教育奖励金,每年颁发奖励金予学业成绩优异的校友子女。据悉,中友会内的理事会成员都是义务为组织工作,甚至出资赞助贫困生继续升学,可谓是出钱又出力,为振兴华教贡献出自己每一份力量。
(拿督黄国辉颁发奖励金予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
一直到1987年,为古晋中华文化奋战多年的中友会终于购置了三层楼的活动会所,为广大的会员提供了如家一般的活动场所。从1949年到2022年,中友会于2002年在因缘巧合之下正式启动了保送独中生到中国留学的道路,其为独中生铸就的不仅仅是一条顺畅的升学康庄大道,更是将建设马中友好关系的希望寄托在学子身上,期望让新生代作为后浪与中国乃至于全世界的社会接轨,以成就更好的马来西亚,“相信只有如此中友会的存在才拥有其历史意义”,中友会会长黄国辉如是说道。
(中中校友会名誉会长丹斯里拿督黄文彬为新会所启用礼主持剪彩仪式)
文:实习生田雅文 刘怀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