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洋过春节

春节翩翩而至,好像大雁张开翅膀从南方飞回北国,把早春世界召唤到京城。春凝枝头,春降京华,处处呈现繁荣壮观的景象。在北京人们满怀豪情喜迎新千年龙年春节的来临,节日之际我的思绪宛如雪花纷纷场场,时而落在北京,时而飞至故乡潮州,时而飘荡在我居住多年的南洋他乡砂拉越猫城。

“山川虽异所,日月同一轮”。我在异国他乡“猫城”度过四个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节日就像北京、潮州一样亲切、热闹。欢度春节的情景依然像金子般地积淀在我的记忆里。至今笔者在国外共过了10多个春节,在使馆过春节也很热闹,但气氛远不如国内,只有在南洋砂拉越我才真正感受到儿时的潮州那种浓郁的春节气息。在古晋华族农历的鼠年、牛年、虎年新年与马来族的开斋节欣喜相逢。欢庆双佳节气氛尤为热烈隆重。处处欢声笑语,人人喜气洋洋。“恭喜拉雅”(GONG XI RAYA)的祝福声不绝于耳。“恭喜”为华语,“拉雅”为马来语,是恭喜节语,节日快乐之意。节日里猫城大街小巷流光溢彩,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

按照华人的习俗,在节日里家家户户阖家团圆之时,儿童、少男少女穿着新衣裳向长辈拜年,随长辈探亲访友,长辈向年幼者分发红包。很多人不忘传统,纷纷向华人庙宇朝拜,青山岩神庙、大伯公庙、林华山观音堂等处人潮不绝,香火鼎盛,善男信女所报效的巨型龙香使大伯公庙蔚为奇观。我记得年初一那天我和同事前往华人朋友家拜年,我看到朋友家装饰一新,干干净净,挂起红灯笼,贴上春联和喜庆的彩饰。我向多家朋友拜年,家家户户食用蕉柑、赠送蕉柑,人们吃着那圆圆实实的潮州柑,象征吉祥如意,祝福家和万事兴。在节日里人们吃甜饼、年糕,享用美味佳肴……尤其食鱼,祝愿年年有余。团圆时共叙天伦之乐的情景,和中国国内过春节的习俗大同小异。春节期间连续三、四天开门迎宾,接受宾客上门拜年。家家户户备丰盛饭菜招待,炸春卷、炸鸡腿、炸龙虾片、咖喱鸡、咖喱牛肉、椰浆饭……多种多样任你选用。他们虽然身居马来西亚,但欢庆春节还保持着传统的习俗,传统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早已融入他们的血液中。

在双佳节里,家族的国会和州议员、华人社团领袖、知名人士、企业家、富贾等率先敞开门户迎接客人,朋友欢聚一堂乐融融。在那里我亲见目睹马来族以及土著族群向华人朋友祝贺春节的感人场面。他们用华语说“恭喜发财”,语音是那样纯正,使人十分钦佩。在那里我看到他们热情交谈,情感交融,亲密无间,就像一家人一样。

马来族的开斋节在华人春节期间来临了。那天华族和土著族群朋友热烈地向马来族祝贺开斋节。数以千计的人潮,四面八方的车流如过江之鲫涌向对面江的州长府、室内体育馆向州元首和首席部长以及马来族朋友团拜,“恭喜拉雅”别开生面的团拜欢庆活动持续两、三天,舞狮助兴、美食佳肴待客,人人喜悦之情洋溢于表。节日首天州元首即“开门迎宾”,招待州高级官员、各界显要、领事等,第二天招待普通市民,普通老百姓在那天畅通无阻地进入州元首府,品尝马来饭菜以及各色各样的小食。对于他们来说,尤其看重那一天,见了州长,逛了州长府;吃饱玩好,好不快乐。小孩子更是高兴万分;喜得一个个的“绿包”,“绿包”就像华人的“红包”一样,长者将钱物放在绿色小信封内或由绿色纸包装着,小孩进门逐个分发。在节日里华人发“红包”,马来人发“绿包”,是孩子们一年憧憬与企盼之事,至关重要。他们衣食有着,但却十分看重“红包”、“绿包”,意在与长辈共享喜庆,图个吉利。在那里我又亲眼看到砂拉越州各民族和睦相处的一幕幕。我十分庆幸,有机会与他们共享普天同庆之欢乐。

在双佳节期间,我和同事驱车向当地官员和朋友们祝贺节日外,年初二中国驻古晋总领事馆在民众会堂举行欢庆新春佳节招待会,我和同事喜迎各方来宾。招待会持续两、三个小时,来宾络绎不绝。在招待会上我和朋友们欢聚一堂,互致节日祝贺,畅谈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取得的巨大成就,祝愿海峡两岸早日实现统一……在南洋他乡的猫城与众多的朋友们一起欢庆传统的春节别有一番情趣,终生难忘。

今年我在北京迎接龙年的春节,北京与砂拉越隔山隔水,万里迢迢路遥遥,但我与朋友们心连心。在节日里我的思絮自然飞向他们,我似乎又回到天涯海角的朋友们中间,和他们一起欢度龙年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