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唇街望族系列五】“美记”卢美亮家族 披荆斩棘开辟美记园
- 登载于 小城故事
古晋老故事 / 李振源
朋岭和平路昔称“美记园”,此路两畔约200多依甲的地段,战前全归潮籍巨贾卢美亮所有,他的商业王国桥头堡“美记”宝号,便落在海唇街门牌1号的老店铺内。
目前由新加坡大华银行所拥有的海唇街1号店铺,之前先后是潮州公会和华联银行的所在,很少人会记得于此之前,其实她曾是卢氏家族的创业基地。
早在19世纪末,和平路“美记园”的开山始祖卢美亮,由潮州的澄海来到古晋,初时是在老巴刹的亲戚店里打工,虚心好学又勤奋的他,在吸收了本地商场的实战经验,与储得一笔微薄的资金后,便踏出了他创业的第一步。
当时正值年轻力壮的卢美亮,向潮州公会租下海唇街门牌1号的店铺,挂上“美记”的招牌,开始经营京果杂货的生意,由于地点适中,卢君肯拼敢搏人缘又好,几年的功夫,生意便已上了轨道,并开始朝多元化业务进军。
20世纪初,卢君把美记宝号乔迁到甘蜜街15号的新店铺继续营业,长袖善舞的他,成功的使业务更上层楼,他的两位公子省缄与省坡,在30年代开始到店里当父亲的帮手,长子省缄后来成了美记的家长(经理),胞弟省坡则从旁辅助,不过大家长卢美亮,却仍然紧握着家族生意的行政和财政大权。
开发美记园
自从两名儿子出来帮忙打理店务后,卢老便把他大部分的心力,用在朋岭“美记园”的开发上,原来早在几年前,他便透过人脉网络,获得拉者将朋岭路,现在一中右侧山岭下的大片土地划予卢老去开发。
按照卢家后人的追忆,当年“美记园”的范围,从一中右侧的和平路路口开始,一直到伸延到古晋干路,现在华达行饼干厂背后的河边,方圆少说也有200依甲的土地,皆是卢家的地产。
获得如此大幅土地后,卢老便着手落实将美记园开发成大农场的美梦,他亲自策划和指挥日薪园丁,在此片当年到处尽是荒林的土地上挖掘池塘养鱼,同时也兴建猪寮和鸡寮,还雇人栽种树胶与蔬菜,更蓄养了数量极多的羊只,逐步的将之开辟为多元化的大型综合农场。
.jpg)
大型养猪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美记园在卢老的刻苦经营下,于古晋享誉盛名,当年由卢家农场所栽种的芥兰菜,因为格外肥美香脆而在市场上极其抢手,同时由于和平路的地质含沙量颇高,鱼塘全属沙底,所以池塘内所养出来的松鱼、草鱼和鲫鱼都没有一般池鱼的臭泥味,故此每年清池时,这些淡水鱼都能卖得极佳的价钱。
30年代中旬,应该是美记园最鼎盛的巅峰期,在那年头里,美记园内就有“新园”和“旧园”两大猪寮之分,园内高峰时,曾同时蓄养过600多头的肉猪,这种规模在当时人口与消费力颇低的古晋,可算是首屈一指的大农场了。
正因农场与养猪场的规模日大,为解决补给运输上的麻烦,卢老斥下重金和心力,在现在一中岭的右侧,开了一条10来尺宽的碎石路,由于当时没有推泥机之类的筑路机械,全靠人力一锄头一锄头的把路开出来,这条路便是今天已铺上柏油的和平路了。
在完成了美记园的这条私家路后,卢老便向老巴刹的一家店铺租用货车,把从市区商户收集到的一桶桶残菜冷饭,运回美记园当猪馊喂猪,同时也将已可送宰的生猪与生鸡,和蔬菜等农产品,运回巴刹待售。
租地养鱼
看好养殖业会有极佳远景的卢老,虽然已坐拥美记园面积如此宽广的农场,但还在甘蔗园路开辟新的生产线,原来在战前时,福建公会在甘蔗园路拥有大片的土地,然而在此地段上,除了部分被充作义山外,其余的便是猴群野兽出没的荒林,所以他主动找上福建公会负责人,提出以年租约百元的条件,租下了此片土地来开鱼塘养鱼。
擅于精打细算的卢老,不仅在甘蔗园路租来的地段大兴土木,挖掘池塘养鱼,还将土地分洛出租予一些小租户,堂堂正正的当起了“二地主”,据说单是每年从这些小租户收回来的租金,扣除还予福建公会的地租,以及养鱼的人工开销等,尚有相当数目的盈余,至于鱼塘的入息就袋袋平安了。
魄力与干劲过人的卢美亮,和很多早年白手成家的富豪一样,以稳扎稳打的务实态度来经营他的事业,从不涉险冒进,犹记得他在获得拉者拨出和平路的200多亩土地,成功的把她开辟成综合性农庄后,拉者极其赏识他的能力,后来更进一步献议把大石路3哩,即现在金宝林商业中心和中央广场这整大片地段,也交给他去开发,但卢老既担心自己分身乏术,又嫌那是块低洼地,每逢大雨就沦为泽国,要开发成农场,需要斥下重资,所以毫不贪婪的谢绝了拉者的美意。
也许现在看来,大家会为卢老当年的“走宝”感到惋惜,但实际上当年老一辈人,便是拥有如此扎实的性格,他们真的是为了需要才会向拉者申请地段,或斥资购买地产,而不是为了投机而炒地皮,很多老一辈的人,甚至因不想让得来的地段荒置,或不舍得每年多花几块钱的地税,而谢绝拉者划地给他们的献议。
瘟疫战祸双重打击
美记园经过卢老多年的用心开发,到了日本战争前已有丰裕入息,而老巴刹的大本营“美记”宝号,在他的两名公子同心合力掌舵下,生意也极为火热,眼看卢家的财势日渐坐大,谁料一场瘟疫和战祸,使这个新掘起的家族商业王国遭受严重打击。
话说在战前,美记园的养猪场和养鸡场,都已发展到极大的规模,谁知就在40年代初,当世界大战的硝烟密布之刻,瘟疫却早一步杀到,而在短时间内,便使美记园里所蓄养的猪、鸡全染上瘟疫,相继患病身亡,而使卢家蒙受了惨重的损失。
这场空前的瘟疫带给卢老极重的打击,泪眼望着自己多年的心血付诸水流,他在痛定思痛后,决心不再搞养殖业,然而祸不单行的是,不久后,日本蝗军便占据了古晋,他在甘蜜街的美记宝号生意已无法继续做下去,全家老少都退守美记园农庄,好不容易才挨过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沦陷岁月。
且说在日据期间,决心不再涉足养殖业的卢老,便开始将美记园的土地分割成面积大小不一的地段脱售,由于战时地价低靡,且买地者又多用战后沦为废纸的军用券“香蕉币”,所以卖地所套得的现金,对战后重新开业的帮助不大。
家产均分二子
卢美亮育有四名儿子,长子省缄,三子省坡,而次子与老幺则英年早逝,卢老在战后因年事已高,无心再战商场,便将手上剩余的资产,均分予两名儿子,让他们自立门户,自己则退居幕后,得空时便找找老朋友闲话家常。
他在1958年谢世,享年80岁,安葬于一哩半潮州义山,一个他生前自挑的风水宝穴内,原来卢老在壮年时,对风水学也很有兴趣,因而在业余时间曾用心研究此门玄学,所以在晚年由商场前线退下来后,便不时持着罗盘到潮州坟场看风水,觅找旺丁聚财的福地,并在生前于自挑的坟地上修筑“生基”,也许正因为他以后长眠在风水宝穴内,护佑后代儿孙枝叶茂盛,且都拥有傲人的事业成就,让卢家的门楣继续光耀下去。
卢家才人辈出
虽然美记园面积庞大的地产,在日据时期化为乌有,但儿孙对卢老爷子毫无怨言,相反的依旧视他为家族事业再出发的精神支柱,尤其是他年轻时勤俭、低调和踏实的处世作风,更是儿孙们效仿的榜样。
.jpg)
省缄创设光大宝号
且说卢老的两名公子,即长子卢省缄和三子卢省坡,在1945年分家后便自立门户,但两兄弟在商场上依旧相互扶持,总算都有不俗的斩获,而最难得可贵的是,他们的儿女亦都获得良好的教育,且在社会上的成就显著。
大少卢省缄在战后于海唇街开创“光大”宝号,后来循应殖民地政府的政策,易名为“卢光大有限公司”,当时算是本市著名的土产出口商之一。
其实在草创初时,由于资金并不很充足的关系,光大宝号只是小规模的经营“杂产”业务,专门收购日罗东、打马土,和树枳等土产出口到新加坡,东主省缄是位人缘好脾气佳,不会与人斤斤计较的诚实商人,他的性格与父亲卢光亮很相似,平时只把全副心力投注于事业的经营上,很少涉足社团事务。
经过几年胝手胝足的艰辛创业期,卢省缄在儿子们的辅助下,公司的生意渐渐上了轨道,业务也从杂产,伸延到树胶、胡椒、可可等土产,尤其是在60年代,他们以相当低廉的价格,到边界大量收购从印尼坤甸运来的“红胶片”,再稍微加工后出口至新加坡,以致西欧各国,如此低买高卖,倒也赚了相当丰裕的利润,这样一路发展下来,很快的便在业界里上位,挤身于“有限公司”级数的大土产商之列,与当时的大商号如黄庆昌、重庆、林树泉、沈炳初、茂丰、新明光和温仁昌等大商号齐名。
.jpg)
卢省缄育有3名儿子映初、映明和映川,2名女儿映卿与映玉,长子映初在1922年出生于中国,6岁丧母,8岁时与妹妹被父亲接来古晋,并在本地完成初中的教育后,负笈新加坡中正中学,但由于世界大战的硝烟日浓而弃学,返回“美记”当帮手。
虽然他是华校生,但却勤于自修英文,故此中、英文的造诣都很高,战后是父亲店里的左右手,举凡对外的英文书函与文件,都经由他处理而不假手他人,但到了60年代杪,他却离开父亲的公司转战新加坡,直至年迈退休后,才返回古晋养老。
卢映初晚年寓居在德圣路的一间双层木屋内,而这栋老屋则是他父亲在50年代时,以4万元的价码买入,充作卢光大有限公司囤积胡椒的“货仓”,后来在分家时,将此栋老木屋分配予他。
映初育有4男6女,儿子都是专业人士,散居于世界各国,长子少锋定居加拿大,次子少杰工程师为本地一家工程顾问公司的负责人,三子少斐矿场工程师居于澳洲,四子少亿博士则长住新加坡。
他的二弟卢映明,年轻时便定居香港,而三弟映川则在大哥映初于60年代杪赴新加坡发展后,便全力协助父亲管理卢光大有限公司,且在老人家于1971年仙逝后,独自经营卢光大有限公司,并把公司业务推向另一高峰。
映川兼营饮食业
年轻干劲十足的卢映川,除了卯尽全力管理卢光大有限公司的业务外,也涉足房地产的发展,于朋岭广安园就盖有一座楼高三层的商业办公大楼,同时在实仁甲工业区,也拥有自已的厂房,此外他也投资饮餐业,为本市著名酒楼,即位于青统大厦和浮罗岸路的香港面粥家,与设在福利大厦的梨苑大酒楼之东主。
不仅商业成就卓越,卢映川也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他的5名子女都是留学海外归来的专业人才。
省缄的长女映卿适张光辉,张君为玻璃边街张宏大有限公司的东主,两人育由7男3女,而她的妹妹映玉,嫁予林忠宗,林君是税务局的高级官员,夫妻俩育有儿女各2位,亦都学有所成。
.jpg)
省坡设立光远宝号
当年“美记园”的三少爷卢省坡,出生于1908年,是老巴刹著名京果商行,光远有限公司的东主。
美记早年本来就靠着经营京果杂货起家,卢省坡在与兄长省缄分家后,便重执家族所熟悉的这门老行业,在玻璃边街开创宏远宝号,3、4年后,收购海唇街门牌21号的店铺,开设了“光远”宝号。
同样也属于务实派的卢省坡,在脚踏实地的经营京果杂货生意之同时,也积极的参与各个社团的活动,他生性济急好施,于1961年德教会紫霞阁成立后,深受其教义所感动,过后便加入此组织,全力参与推动社会福利工作。
在慈善福利事业上出钱出力的卢省坡,历任德教会紫霞阁的阁长、京果商公会主席,也担任过潮州公会的副主席和顾问,为一位活跃的社团领袖。
.jpg)
卢省坡在1990年谢世,享寿82岁,他在80年代末,将“光远”宝号交由其长子卢映英接棒,并改组为“光远有限公司”,这位光远宝号的第二代当家,在商界长袖善舞,为人随和故而交游广阔,为公司业务掀开了更大的局面。
映英投身公益
映英在1930年出生于古晋,他在接掌光远有限公司后,除了忙碌于运筹帷幄,也积极的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与社团工作,历任京果商公会主席、马中进出口商公会的第一副主席,与多个乡团组织的重要领导人。
.jpg)
待人忠厚诚恳的卢映英,育有2男5女,他们全为光远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男少闻毕留学英国,考取商科学位后,回到家族的公司里参与管理工作,次郎少勤毕业于英伦,为一名电脑工程师,担任一家跨国电脑公司驻吉隆坡的区域经理。
他的5名女儿也都有不凡的成就,长女少芳、次女少君和四女少贞,任职于光远有限公司,三女少娥帮夫君经营一家规模颇大的供应公司,最小的女儿少芝则是毕业于澳洲的会计师。
而卢省坡的次郎映辉君,出生在1943年,是州内知名的药剂代理商,开设有裕华(东马)有限公司,代理中国成药,历任潮州公会顾问、德教会紫霞阁署理阁长、马来西亚华人医药总会署理会长、古晋药商公会主席、中医药协会主席,膝下育有一对儿女,长郎为英国留成归国的电脑电子工程师,女儿则为美术设计师,任职于吉隆坡。
省坡的三子映惠,经营养殖与饮食业,也育有3男1女,长郎毕业于台湾农科,次郎任职于柔佛州,幼郎为留学美国的电子工程师。
卢美亮家族第三代儿孙中,以卢省坡的四子映光的学术成就最高,他为一名石油勘测专家,在一家世界闻名的油田公司派驻英国的专家。
他也育有2男1女,全已大学毕业,举家定居在英国,卢省坡尚育有2名女儿映月和映华,长女映月适温演春,她在1967年开设古晋幼稚园于黄土路,为古晋最大型的幼儿园之一,婚后育有3男1女,长子为电脑软件工程师,次郎是电子工程师,三子为广告设计师,唯女毕业于英国妇产专科。
映月的妹妹映华与丈夫房泰康,皆是退休教员,夫妇俩在1982年创办青星幼稚园,两人育有儿女各2位,长子留学美国归来,次郎在乌达玛银行担任高职。
从卢美亮到今,卢家已繁衍至第五代,由于第2、3代人的事业皆有成,经济状况良好,且又极其重视下一代人的教育,所以第4代儿孙中,绝大多数都接受了高深的教育,不少更拥有各领域的专业资格,因而可以预见这一家族的后人,将能继续光跃家族门楣。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