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逆流易得癌? 医:没搞懂 “4大迷思” 恐看错病

胃食道逆流易得癌? 医:没搞懂 “4大迷思” 恐看错病

(优活健康网记者冯逸华/采访报导)一位54岁女性长期有食物逆流,合并吞咽困难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但照过胃镜,贲门没有发炎也没有松弛,错被当作胃食道逆流治疗,因此效果不佳;直到透过食道压力检查,才发现是罹患“食道弛缓不能症”,食道蠕动功能丧失导致食物堆积于食道而倒流,与胃酸逆流无关。

另一64岁女性被胃食道逆流症状困扰已长达10年,晚上睡觉时一躺平,胃酸就逆流上来,难以入睡,半夜也常被自己胃酸逆流冲到喉咙而惊醒,影响睡眠品质。虽在胃肠科安排多次胃镜检查,亦开立被称作“胃食道逆流特效药”的质子帮浦抑制剂,服药效果仍不佳。后来透过国际标准胃食道逆流检测,才找到病患严重胃食道逆流的病因并施以手术,终于解决病患多年困扰。

胃食道逆流依病因不同,可能出现常见的典型症状和非典型症状,但由于民众或医师对病症的不了解,恐挂错科延误治疗。胃食道逆流常有以下“4大迷思”,有请医师一一来解答:

1. 胃食道逆流症状是胃酸逆流?

台湾胃肠神经与蠕动学会理事长卢俊良指出,胃食道逆流的典型症状除了常见的胃酸逆流、火烧心、嘴巴有酸气等,其实还有其他非典型症状,如:胸痛、喉头卡卡、吞咽困难、慢性咳嗽、气喘、逆流性牙侵蚀、声音沙哑等,都可能是胃食道逆流所诱发。建议有以上症状的民众多加留意平常的生活作息调整,若至耳鼻喉科、胸腔科查不出病因,就要尽快至肠胃科看诊。

2. 胃食道逆流做胃镜治疗就有效?

花莲慈济医院肝胆肠胃内科主任陈健麟表示,虽然目前台湾胃食道逆流主要检查方式是胃镜检查,但此种检查方式仅能检测出20%左右的患者胃部有局部红肿发炎,其他逾7成胃部贲门未发炎、食道蠕动功能正常的患者,只能达到症状排除效果,若想找出正确病因,需要进一步做精准诊断治疗。

此外,有些病患会自行买药服用抑制胃发炎,不仅危险,也容易造成进行胃镜检查时找不出病因,延误治疗导致病情更加恶化。

3. 胃食道逆流吃成药就会好?

陈健麟进一步解释,依照病症光谱来说,诱发胃食道逆流的2大主因为“胃酸暴露”和“食道敏感”。前者是因胃酸分泌过多所影响,由医师开立质子帮浦抑制剂,仅需服药就可有效改善;然而后者常见的功能性胃灼热症状,属于天生食道较敏感、与大脑中枢调节有关,应使用其他神经调节治疗方法。透过以上两者也说明,仅用胃镜治疗,可即时掌握正确病因的效果相当有限。

4. 胃食道逆流容易得食道癌?

台北荣民总医院内视镜诊断暨治疗中心主治医师王彦博分享,胃食道逆流病患男女比为1:2,显示较好发于女性,这是由于女性对于情绪、压力等刺激反应较为明显。而根据统计,罹患食道癌的男女比约为9:1,男性足足比女性高出9倍,主因是男性较多抽烟、喝酒、暴饮暴食等生活习惯不佳所导致。

王彦博提醒,虽然胃食道逆流的确有机会转变成“食道化生”、“肠化生”,成为早期食道癌、胃癌风险;但比起基因遗传的细胞病变来说,长期不良的日常生活习惯才是主因,呼吁有胃食道逆流的病患不必过度担忧。

卢俊良总结,目前国际推出标准的胃食道逆流诊断:高解析度食道压力检查(HRM)、24小时食道阻抗并酸硷度检测(MII-pH)、无线电酸硷监测胶囊(Bravo)等已行之有年,能正确检测出病患的发病位置和原因。但目前台湾的治疗方式仍常存在以上4大迷思,甚至多停留在胃镜检查,呼吁医师除了调整病患生理作息外,在选择治疗决策时也应参照国际标准、落实精准医疗诊断,才能使对应的治疗,真正达到改善患者生活品质的成效。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

Last modified onWednesday, 12 January 2022 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