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酸逆流拖久恐成 “食道化生”

胃酸逆流拖久恐成 “食道化生”

(优活健康网记者冯逸华/采访报导)胃食道逆流已成为现代人的文明病,因生活作息、日常压力、饮食习惯不当、食道蠕动及感觉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导致。一般人对胃食道逆流症状的印象普遍是胃酸逆流、嘴巴有酸气或是“火烧心”,但其实久咳不好、气喘,也有可能是胃食道逆流徵兆!

台湾胃肠神经与蠕动学会理事长卢俊良表示,台湾的胃食道逆流患者日益增多,盛行率从5%增至24.6%,且逐年增加。根据卫生福利部健保署2019年统计,近3年胃食道逆流疾病病患从61.6万成长至76.6万人次,但其中仅有不到3成的患者,可藉由胃部内视镜看出肠胃局部红肿、发炎并确认病因;其他7成患者虽食道、胃部无发炎或贲门松弛现象,但仍有症状发生。

胃食道逆流症状可分为以下2大类:

1. 典型症状:胸口灼热、胃酸逆流到咽喉或口腔。

2. 非典型症状:吞咽困难、咳嗽、胸痛、咽喉炎、逆流性牙侵蚀、气喘、声音沙哑等。

卢俊良指出,许多病患有咳嗽、咽喉炎症状,会优先求诊耳鼻喉科,有气喘、胸痛症状则会先求诊胸腔科或家医科,却忽略可能是胃食道逆流所引起;若只依靠病患主诉和胃镜检查,恐造成延误治疗或错误治疗,使病情恶化。

花莲慈济医院肝胆肠胃内科主任陈健麟表示,胃食道逆流患者主要以50岁到59岁最为好发,若没有及时正确治疗,可能影响生活工作品质,少数患者会发现食道内出现类肠道细胞,进而演变成“食道化生”,增加早期食道癌风险。

陈健麟解释,胃食道逆流依照病因的不同,可分为由胃酸暴露引起的逆流性食道炎,与食道敏感所引起的功能性胃灼热症状。前者多因生活饮食习惯不佳而诱发,后者多由压力、情绪刺激所致。此外,两者交互作用也可能会引发非糜烂性食道炎,胃部、食道不一定有红肿现象,因此若只依赖胃镜检测,病因恐无法即时确认。

台大医院内科部主治医师曾屏辉分享,随著医疗科技与技术进步,目前除了胃镜治疗,胃食道逆流患者若有长期或重度胃酸逆流现象,或是服用特效药但成效却不佳者,有可能是未找出正确病因,可进一步采用精准医疗诊断治疗。精准诊断治疗提供食道酸硷度检查、酸硷度并阻抗检查及高解析度食道压力检查供病患选择,有助于多方评估食道健康与收缩功能是否异常。

由于许多病患对于传统胃镜侵入式检查,常感到不适与抗拒度高,且容易影响进食频率使检查成效失准。曾屏辉说明,精准诊断治疗除了调整生活型态外,利用仅有1mm的细管取代内视镜,进入体内测胃酸酸硷值,可大幅减低对病患的检查不适感与日常生活作息的影响,亦能更精确诊断出病患胃食道逆流成因,再与医师讨论决定使用药物或手术治疗,能显著提升治疗成效。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

Last modified onWednesday, 12 January 2022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