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早20年发现失智症 医师建议早期检测 “脑年龄”

提早20年发现失智症 医师建议早期检测 “脑年龄”

(优活健康网记者冯逸华/综合报导)一名50岁金融业高阶管理者因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作息不正常,生活中突觉自己变得健忘、决策效率降低,一年前接受“全脑神经年龄磁振造影检查”,发现脑神经年龄竟比实际年龄高出7岁,此个案配合医嘱,积极改变饮食、作息等生活型态,今年再次进行检查,发现脑神经年龄数据有所改善,鼓励个案持之以恒,维持健康。

另一名60几岁个案,检查后显示脑神经年龄高于实际年龄15岁以上,且透过脑部影像判断,发现大脑健康状况已有萎缩迹象,故协助转诊医院神经内科,进一步追踪诊断,及时接受治疗照护。

联安诊所院长郑乃源表示:“比起10年前,台湾失智症疾病意识已有显著提升,政府也积极推动各项辅导政策,帮助早期发现失智症前的认知功能退化迹象,在未达疾病诊断阶段,可透过生活型态调整,预防可能发生或恶化的疾病。”在台湾,失智症早期检查之辅助工具,已经在健检机构中实务应用,希望藉此降低受测者因教育水平、社经地位、主观感受等变因,影响检测结果准确度的可能性。

2021年最新全球失智症报告指出,“提高诊断率”仍是失智症领域未来非常重要的努力目标。根据报告结果推估,全球约有5,500万名失智者,但却有高达7成5的人,相当于4,100万人,尚未被诊断确认,其中未诊断的比率在中低收入国家更有9成之多。根据台湾卫生福利部2021年公告的最新资料,目前失智症诊断率约为5成4,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不算低;但以台湾期待能够在2025年,达到7成的诊断率的目标看来,仍有不小成长空间。

台大医院影像医学部兼任主治医师曾文毅表示,失智症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难以自我察觉,且可能经历长达20年以上的退化期,因没有外显症状,而被忽视,直至终被确诊失智症,已到达不可逆的程度,且至今尚未有药物能完全治愈,仅能缓解退化趋势。

失智症患者确诊后,个人及家属将面临沉重的金钱、时间及精神负担等,有形与无形的照护成本。患者在平均8至10年的余命里,仅是医护费用预估就高达1,300万元,更需要长时间的近身照护,对患者及照护者而言,等同失去了人身自由。

除了上述有形的金钱与时间成本之外,精神负担更是造成失智症患者家庭关系失衡的最大问题,亲情无法割舍,照护压力又难以负荷,照护者没有丝毫的喘息空间,长此以往,恐影响身心健康。

失智症早期检查辅助工具是以脑部扩散式磁振造影(Diffusion Spectrum Imaging)影像技术为基础,结合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技术,建立一套非侵入式的脑神经纤维示踪技术(Tractography),提供客观评量脑神经健康情形之服务,依据临床资料分析,证实可预测失智症及其预后。其检查内容包含“5大主要项目”:

1. 脑神经年龄量测结果

2. 脑健康评分

3. 主要认知功能网络年龄

4. 全脑神经束健康概况

5. 患者主要认知功能网络健康概况

其报告结果有利于医师参考作疾病评断、分析,和追踪治疗反应;同时也附有大脑健康管理、及生活型态的多元建议,可供医师、受测者双边参考,让医疗机构或健检单位所能提供的检测项目更加多元。

曾文毅提醒,提早检测“脑年龄”,并谘询专业医事人员的评估与建议,更能够在早期发觉“失智症”风险,有机会在大脑退化前期,透过生活型态的改善及多元健康管理介入,维持大脑健康,降低未来失智症造成的损害及负担。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

Last modified onFriday, 07 January 2022 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