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才知高血压 患者越来越年轻

中风才知高血压 患者越来越年轻

(健康医疗网/记者黄心莹报导)中风才知高血压!高血压是中风的高危险群,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纪念医院神经部脑中风中心赵雅琴教授表示,血压每多10mmHg,中风风险就增30%,且3、40岁中风的患者越来越多。台北市立万芳医院神经内科中风防治中心主任陈晋谊强调,高血压通常没有症状,有人中风才发现自己有高血压,呼吁应按时服药,养成健康习惯,同时也要控制血脂、糖尿病与心脏病,降低中风发生。

高血压是脑中风的最危险因素,赵雅琴主任指出,中风患者中有六至八成患有高血压。因为血压增高,使得动脉血管内膜增厚,管壁硬化狭窄造成脑血管阻塞,导致缺血性中风;另外,血管硬化缺乏弹性,也容易在血压高的时候冲破血管,导致出血性中风。总体而言,血压每增加10mmHg,就会增加30%的中风机率。

高血压常见的症状会有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等,严重者会恶心、呕吐、昏迷。不过大部分毫无症状,陈晋谊主任说,甚至有人第一次发生症状,就是中风。

赵雅琴主任则分享,她门诊中有位40出头的男性,就诊时表示头痛、脖子紧、手有点“怪怪的”,由于还能自行走路就医,不觉有异,没想到经电脑断层扫描,脑部有出血现象,原来男子已经中风,也根本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

一般高血压的定义,是根据门诊血压(office blood pressure)判断,但陈晋谊主任指出,通常在家量测较为准确,进到诊间容易紧张造成血压升高。美国ACC/AHA正常血压标准为收缩压<120 mmHg且舒张压<80 mmHg。台湾脑中风学会建议使用门诊血压计进行高血压的诊断,若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

赵雅琴主任进一步说明,血压超过120/80 mmHg,基本上就是高血压候选人。在前期可先调整生活习惯,但若有众多危险因子的加成,如家族史、抽烟、其他慢性病、肥胖等,就必须考虑直接用药物治疗。65岁以上几乎超过一半的人都有高血压,且年纪越大,比例越高。然而她提醒,临床上也越来越多3、40岁中风的患者,年轻人不能掉以轻心。

老人家与年轻人的血压标准是否不同?陈晋谊主任补充,美国 2017年心脏学会的高血压指引与台湾心脏学会的高血压指引,都将长辈与一般族群设定相同的标准。他提醒相较于欧美或澳洲病人,亚洲患者出血性脑中风的风险是西方族群的2倍。

正确的量血压方式以坐姿为主,须静坐在舒适、有椅背的座椅至少五分钟。陈晋谊主任说明,单次血压升高并不能就断定是高血压,血压必须在不同时段连续测得三次以上,血压值超过140/90mmHg的血压才算是高血压。

台湾心脏学会及高血压学会建议,居家血压测量方式的建议可采用722原则:连续7天量测,每天2时段量测,早上起床后与晚上睡前,每次量2次避免误差。由于脑中风、心肌梗塞发病的高峰是清晨5点至早上10 点,因此起床量血压可反映夜间的血压;另一个脑中风的危险时段是晚上,因此建议睡前也量一次。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有九成以上患者都属于原因不明的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陈晋谊主任推测,与遗传或生活型态有关,需要服药并改善生活习惯。继发性高血压(Secondary Hypertension)约占5%,主要由其他疾病所造成,只要能将疾病控制好,血压都能趋于正常;另外,少部分由药物所引起,如口服避孕剂、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甚至安非他命等,也会引起继发性高血压。

若民众发现自己头痛、头晕,量测血压也高,应先排除是否因为身体不适才使血压升高。赵雅琴主任强调,急性中风期血压也会升高,已在治疗的民众一定要规律服药,不能因为血压突然升高才服药,“高血压药物并不伤肾,但血压控制不好非常伤肾。”

她感叹许多患者的药物遵从性并不好,只要一阵子觉得血压控制不错,很多人会自行停药,或是想起来才吃药,这样都容易造成血压高低起伏,反而更危险。血压药并不会吃一辈子,只要按照医师指示服药,是有机会可以减量或停药的。

曾发生过缺血性脑中风的患者,中风后第一年的复发率为7.8%,且再次中风的严重度与残障死亡率都比上一次还高。针对曾经中风过的患者,陈晋谊主任说,在急性期后会以目标血压<130/80mmHg进行治疗。除了按时服药之外,也应避免抽菸、过量饮酒、肥胖并养成运动的习惯,同时也要控制血脂、糖尿病与心脏病,降低中风发生。

当患者用药久了,容易会有惰性或忘记吃,这是很难避免的,赵雅琴主任提醒,看过太多患者,原本控制良好,但惰性出现后,血压又回到危险边缘。同时呼吁,千万不要吃偏方、电台药物,不仅作用不明还可能伤身。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

Last modified onWednesday, 15 December 2021 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