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肾最常见廔管阻塞 这招打通关最有效

洗肾最常见廔管阻塞 这招打通关最有效

(健康医疗网/记者杨艾庭报导)当肾脏衰竭,无法正常运作时,得透过血液透析(俗称洗肾)替代肾脏功能,然而洗肾机要达到足够的透析功能,每分钟至少需200毫升的血流量才足够。而人体只有“动脉”才有办法因应如此大量的血流,但是动脉潜藏深处,扎针难度高,因此通常会替患者建立洗肾廔管,平时照护必须严谨,万一发生廔管阻塞,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纪念医院心脏血管外科主治医师曾政哲表示,须以“气球扩张术”及“导管融栓”进行介入性手术,打通廔管。

洗肾廔管,就是接合“动脉”跟“静脉”,以动脉压力冲击静脉,让静脉管径变粗,使血流量增大,如此方便扎针进行血液透析。基本上,可将透析血管通路分成三大类,第一是“自体动静脉廔管”,第二是在体内埋设“人工血管”,第三是暂时性的“双腔导管”,提供紧急洗肾患者,另一情况是,若患者不适合做廔管时,会使用永久性双腔导管,供长期洗肾使用。

依据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KDOQI)发布的肾脏治疗指引,洗肾患者建议先以自体廔管为主,其术后需1-3个月成熟期,病患每天要进行手部握球运动,可促进廔管成熟,但万一患者曾中风,进行手部运动会相当吃力,并不适合使用自体廔管,或者安装时必须避开能力较弱的部位。人工血管则是埋在皮下,一端接动脉,另一端则是深层静脉,人工血管不需等待成熟,只要伤口痊愈无发炎,就可进行洗肾扎针,但人工血管对人体而言是外来物,可能有感染风险。

曾政哲医师表示,台湾人不太愿意面对洗肾的事实,常拖延到体内毒素过高,造成生命危险时,才临时安装暂时性双腔导管,但因管径太细、容易阻塞,使用寿命只有一到三个月,不适合长期洗肾。

因此,会改以永久性双腔导管,其毛毡型设计,会与皮下组织黏合,避免细菌感染,且管腔较粗,狭窄、阻塞的机率相对低,不过双腔导管却容易导致人体中央静脉损伤或狭窄,曾政哲医师表示,在洗肾之前,建议先做好洗肾廔管,如此才有足够时间使廔管成熟,让洗肾更加顺利、降低风险。

曾政哲医师说明,患者每天要听廔管的声音,可知道有没有阻塞,但光听声音并无法得知“阻塞程度”,因此可以从症状面进行判断,例如不好下针、不容易止血,或血流速度不快时会有“跳针”情况,此时建议进医院检查,并进行手术。

曾政哲医师表示,手术通常由心脏科或血管外科医师进行“气球扩张术”,将静脉严重狭窄处以气球撑开,使血流通畅,但假设已完全阻塞、充满血块,可用导管溶栓的方式,将血块融掉、清除,接著利用气球扩张术,预防廔管阻塞。

曾政哲医师补充,早期会请病患固定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气球扩张术,造成患者反覆承受手术痛苦、耗费身心往返医院,现在应等病人发生症状时,再进行手术,太早进行气球扩张术,其实对于预防廔管阻塞不一定有成效。曾政哲医师提醒,若患者发生疑似症状时,要联系个案管理师,根据病情严重度,直接送往医院急诊进行处置,或是预约门诊进行检查,避免错失治疗机会。

洗肾患者仍可以正常生活,曾政哲医师建议,做完洗肾廔管的患者平时要避免提重物,因为持续出力时间太长会压迫廔管;患者要穿著宽松衣服,太紧的衣物也会影响廔管成熟。若廔管出现纤维化,可使用远红外线照射,且一般洗肾诊所都会安装此设备。

若有出血情况,用“手”压住进行止血,让血不要渗流出来即可。曾政哲医师表示,早期使用止血带,病人经常忘记解开止血带,导致廔管阻塞,但若是失智、独居老人,恐怕无法自主止血,因此仍须使用止血带。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

Last modified onThursday, 25 November 2021 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