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揭小儿性早熟恐成长高障碍:3招预防

(优活健康网记者/冯逸华报导)一名7岁小学2年级的女童,近来因胸部开始发育,求诊小儿科,经儿科医师检查发育状况与骨龄发现已提前2年3个月,确诊为性早熟。医师建议使用西医常用的柳普林疗法,但女童母亲则希望以中医方式调理,经门诺医院中医科主任杨成湛的评估后,确认女童属于“阴虚火旺”体质,以中药处方进行调理。

杨成湛表示,透过结合中医辨证论治与西医检查,包括生长曲线判断、第2性徵检查与骨龄分析,可更全面了解病童的发育状况。他说明,许多研究证明中药可缓和性早熟状况,延缓骨龄老化。若搭配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饮食控制,许多孩子在早期介入下都能避免进一步恶化,甚至争取正常发育与成年身高。

杨成湛指出,性早熟是指女孩在8岁前,或男孩在9岁前第2性徵提早出现。近年来由于饮食西化,孩子从小时候开始摄取高热量饮食、有肥胖问题,再加上环境荷尔蒙的影响,台湾性早熟的儿童明显增加,且女孩的发生率为男孩的10倍。

根据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记载,“女子二七而天癸至”,所谓“天癸”在现代医学中可对应为下视丘、脑下垂体、性腺轴等顺序。杨成湛解释,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当高糖高脂饮食导致脾胃失调、肾气过旺,就可能引发“相火妄动”,进一步导致性早熟。

杨成湛进一步说明,临床上,中医会依照不同证型调整用药,常见类型包括“阴虚火旺、肝气郁结与肝经湿热”,常用方剂如知柏地黄丸、加味逍遥散,药材则包括生地黄、黄柏、夏枯草等。2014年长庚医院曾于国际期刊发表研究,证实某些滋阴降火的中药不仅能缓解性早熟,还可帮助孩童长高。

杨成湛提醒,预防性早熟可从日常生活3招做起:

● 避免高油、高糖与高加工食物,减少使用塑胶容器。
● 培养规律运动与睡眠习惯。
● 孩子每天运动30分钟以上,晚上10点前入睡,有助于生长激素分泌与骨骼健康发展。

近年来因儿童饮食生活习惯改变性早熟越来越常见,越早发现与介入,越能争取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机。杨成湛补充,门诊医师除了会进行中医传统四诊,也会搭配评估成长曲线、第2性徵发展及必要时的骨龄检查,提供整合性的医疗服务。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

Last modified onTuesday, 24 June 2025 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