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接受一样新食物需尝试15次 医鼓励自主进食
- 登载于 保健123
(优活健康网记者冯逸华/综合报导)自婴幼儿满4个月大至最慢6个月时,爸妈可以开始给予副食品,除了营养需求外,此时大部分婴幼儿的神经发展也已准备好进食固体食物。当婴幼儿头颈部肌肉已发育成熟,在协助下可以坐起的阶段,即可喂食泥状食物。
而对于全母乳哺喂者而言,副食品则可以提供额外的铁质来源,并搭配含维他命C的食物,帮助提高铁质吸收。医师建议,可提供多样化的食物给宝宝尝试,反覆多次的接触能够提高婴幼儿对食物的接受度。研究发现,若一种新的食物要被宝宝接受,可能要尝试近15次才能成功。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新生儿科主治医师吴佳玲表示,常会有爸妈询问:“是否可以将米精或麦精加在奶粉里,用奶瓶喂孩子?”其实除非有特殊的医疗需求,一般不建议将副食品以奶瓶喂给婴幼儿,用汤匙进食才能达到练习吃副食品的目的,不仅可以训练宝宝的口腔运动功能,对语言的发展也有帮助。
大约8个月大的婴幼儿,就有能力抓食物往嘴巴送,透过练习自主进食,能训练手眼协调和抓握能力。这时爸妈可以准备“手指食物”:
● 尺寸大约是宝宝的手指大小
● 任何适合手抓进食的食物
● 建议烹煮至软质易吞,例如:蔬菜棒、马铃薯条、肉片
吴佳玲说明,不建议提供如坚果等硬质或球型食物,避免易发生呛到或窒息的风险,进食过程也要有成人在旁看顾观察,确保用餐过程安全。
副食品给予的方式可概略分成“喂食法”和“宝宝自主进食法”:
● 喂食法:刚开始练习吃副食品时,透过爸妈喂食婴幼儿会较容易进行,且初期食物多是泥糊状,喂食法能掌握吃下去的食物份量,然而喂食法也可能会让孩子吃进过多的食物,也少了练习吃饭的机会。
● 宝宝自主进食法:则鼓励婴幼儿和家人同桌共食,保留较多弹性给宝宝决定要吃什么,用餐的气氛通常比较轻松。但宝宝要能自己坐好、手抓食物放嘴巴,开始吃副食品的时间会比较慢,且无法避免用餐过程会易显得脏乱,需要一段时间练习才能越吃越好。
其实爸妈不需要执著于要选择哪一种方式,可以依照孩子的个性和发展,变换使用不同的方式。吴佳玲提醒,当家中孩子出现用手抓食物的行为时,就能准备好围兜和一些简单易清理的手指食物,且餐点食物颗粒需随著月龄逐渐增大,从泥状转换至碎粒、碎块,并逐渐增加孩子用餐的自主性,当有吃饱的表现时,爸妈也需尽可能避免再强迫喂食。
吴佳玲补充,除了前面提到的硬质、球型等食物外,1岁以下的幼儿绝对不可以喂食蜂蜜,避免肉毒杆菌中毒风险;可少量食用鲜奶,但不建议用鲜奶取代婴儿配方,恐会增加肾脏负担和有缺铁的风险;如果要给婴幼儿水果,果泥会比果汁更加适合。
此外,爸妈也会询问,常见过敏食物建议喂食的时机是何时,吴佳玲指出,关于延后给予高致敏食物是否可以预防过敏疾病,目前还没有一致的共识,大部分的情况下,4~6个月后可以少量而多样化的尝试各种食物。
最后,吴佳玲提醒,新生儿来到这个世界后,从起初以奶类获得全部的营养,到渐渐转换至成人饮食,中间的过度阶段就是透过副食品来衔接,一方面补足生长所需营养,另一方面也可以训练口腔肌肉和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孩子透过每一次的用餐,也在累积属于自己的经验,希望爸妈能以轻松的心情,全家人一起愉快的用餐。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