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Print this page

健检发现胆结石 若出现症状或要动手术

(优活健康网记者/王韵雅报导)一名患有高血压与糖尿病的男性,因右上腹疼痛及高烧送医,经诊断为急性胆囊炎,治疗后返家休养。不料1个月后病情急转直下,再度出现腹痛、黄疸、反覆高烧及畏寒等症状,入院时甚至已有嗜睡现象,经诊断确认为“肝囊肿二度感染形成肝脓疡”,所幸在接受内视镜取石与脓肿抽吸治疗后,病况逐渐稳定。

台北市立万芳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张智翔指出,“肝囊肿”俗称肝水泡,充满液体的囊状物出现在肝脏中,在临床上颇为常见。大多数的肝囊肿都是没症状,少数因为囊肿变大,对周围器官产生压迫时,则会出现腹痛、消化不良、恶心及呕吐的情形。

张智翔表示,胆囊的功能为储存肝脏制造的胆汁,当身体需要消化脂肪时,胆囊会收缩,将胆汁经由胆管送入肠道。长期下来,若胆囊内胆汁浓缩或流动不顺,可能因体质关系而逐渐形成胆结石,这些结石随胆汁流动至不同位置,可引发各种并发症:

● 急性胆囊炎:结石阻塞胆囊出口。
● 黄疸/急性胆管炎:结石卡在胆管中。
● 败血症:细菌上行感染至肝脏而未受控制,便可能发展为败血症。

张智翔表示,个案曾因急性胆囊炎住院治疗,当时即发现其黄疸情形,怀疑胆管可能已有阻塞,并建议尽早处理胆结石,但病人及家属考量整体身体状况较为虚弱,决定先不手术。未料病情再度发作时症状更加严重,除典型腹痛外,还出现皮肤与眼白明显变黄、尿色加深、高烧及畏寒,甚至出现嗜睡情形。

张智翔进一步表示,当胆管被结石阻塞,胆汁无法顺利排出,细菌可能由肠道逆行侵入肝脏,若肝脏内原已存在良性囊肿,便可能成为细菌温床,进而引发“二度感染性肝脓疡”。这类并发症虽较为少见,但若未及时治疗,尤其对年长且患有糖尿病等高危险群而言,容易发展为败血症,千万不可轻忽。

张智翔指出,胆结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层,包括肥胖、女性、40岁以上及有生育经验者为常见高危险群。民众若在健检中发现胆结石但无明显症状,可先观察;但若出现典型症状,如饭后右上腹痛、黄疸、灰白便或急性发炎反应,应及早处理,必要时进行胆囊切除手术,以避免病情反覆恶化或引发更严重并发症。

(文提供/优活健康网编辑部)

Last modified onTuesday, 01 July 2025 11:31
Copyright.1997-2025 International Times Sdn Bhd. Kuching,Sarawak,Malaysia. Tel:(60-82)482215